娱乐知识|管仲是谁,历史上的管仲( 二 )



齐桓公弃一箭之私仇, 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报知遇之恩, 辅佐齐桓公图霸, 真乃贤相遇明君, 明君逢贤相, 君臣知遇, 相得益彰!管仲凭借自己非凡的政治才能赢得了齐桓公的重用, 先拜为相, 又拜为“仲父”, 几近言听计从, 使管仲的经天纬地之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知人善任, 举荐了大批的贤能之士;他改革内政, 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的富民政策, 使齐国国力大增, 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 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 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 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 。 管仲辅佐齐桓公近40年, 把一个原来“地舄卤、人民寡”的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功高当世, 影响深远 。 公元前645年, 管仲逝世, 他的死引起了齐国朝野上下的悲痛, 人们把他安葬在齐国都城临淄城南的牛山上, 为他树立了高大的石碑, 永远纪念他对后世的功德 。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一个世纪后, 孔子曾赞叹管仲的功绩说:管仲辅佐齐桓公, 称霸诸侯, 挽救周室, 使百姓受惠至到现在 。 若是没有管仲, 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 左开衣襟, 成为蛮夷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 这反映出管仲相齐的功绩在华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 近代的维新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 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 。 ”由此足见管仲的思想和业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管仲是什么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 管氏, 名夷吾, 谥曰“敬仲”, 汉族, 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史称管子 。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 老母在堂, 生活贫苦, 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为维持生计, 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 到齐国, 几经曲折, 经鲍叔牙力荐, 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 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
管仲注重经济, 反对空谈主义, 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 地辟举则民留处,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颇得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精髓 。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 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 组织军事编制, 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 士经三审选, 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 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 铸造货币, 调剂物价 。 管仲改革的实质, 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 。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 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 对外, 管仲提出“尊王攘夷”, 联合北方邻国, 抵抗山戎族南侵 。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 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 吾披发左衽已!” 。
历史上的管仲是什么人 春秋战国时管仲是鲍叔牙举荐的 。
鲍叔牙举荐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 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 彼此相知很深 。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 分利的时候, 管仲总要多拿一些 。 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 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 而是他家里穷呀 。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 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 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
这时, 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 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 ”更有甚者, 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 而且三次逃跑 。 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 。 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