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 。 1896年 , 单杠(horizontal bar)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 现代比赛用单杠由一直径 2.8 厘米的铁制横杠固定在两根支柱上 , 两端用钢索固定 , 横杠离地面 2.55 米 。 单杠成套动作全 部由摆动动作组成 , 不能停顿 。 动作包括向前、向后大回环 , 各种换握、腾身回环 , 各种转体、扭臂握以及飞行动作 。 杠长2.4米 , 直径2.8厘米 , 高2.55~2.75米 。 横杠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柱上 。 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
单杠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原始人在丛林中进行的各种攀登、爬越、摆动、摆荡等练习 。 在当时那只是一种生活实用技能 ,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化就逐步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 。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 它与祭神赛会逐步结合 , 其中“杠子会”、“杠子房”就是专门以练杠子为主的民间组织和场所 。 由于当时的器械采用在两根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横杠 , 所以民间称之为“五根棍” , 这是现代单杠器械的雏形 。 到清朝嘉庆年间 , 技术发展就有“上把”(倒立、大回环)、“中把”(各种挂膝、挂臂回环和转体)、 “下把”(各种水平悬垂、上法和下法)等3大类动作 , 称得上是现代单杠运动的萌芽 。 从词源来看 , “体操”一词希腊语叫GYMNASTICS 。 这个词的意思是裸体 。 相传古希腊人都是赤着身体进行锻炼的 。 在很长的时期内 , 人们把一切身体的活动 , 都称为体操 。 直到18世纪 , 德国出版的《青年体操》一书中 , 仍把所有的身体活动均称为体操 。

文章插图
单杠整套动作都是由摆动动作组成 , 以各种握法不间断地完成动作 , 它包括大回环、近杠动作、围绕身体纵轴的转体及飞行动作 。 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 。 单杠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腾空动作等特殊要求 。
单杠项目经常被安排在体操比赛的最后进行 , 因为双杠是最具观赏性的项目 , 通常也是观众最喜欢的 。 同时单杠也是最危险的 , 因为一套单杠动作几乎全部是不停顿的回环动作 , 并且至少要有一次双手离杠(然后重新抓杠)的动作 , 至少一次背部朝向单杠的动作 , 至少一次转体动作 。
【单杠动作 单杠简介】 单杠的握杠方式很重要 , 共三种:正握(掌心朝前)、反握(掌心朝后)、交叉握(一只手正握 , 一只手反握) 。 采用什么握法由不同的动作方向而定 。 不管采用哪种握法 ,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拇指必须指向你移动的方向 。 否则回环时很容易因抓不牢单杠而落地 。 例如 , 前回环时应正握 , 拇指指向前;后回环时应反握 , 拇指指向后 。
单杠的下法同样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 很多运动员可以腾空至近四米的高度 , 同时做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空翻、转体等 , 最后稳稳地落地 。
1896年 , 单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 在技术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 , 各种大回环和转体动作已非常普遍 , 并出现了扭臂握大回环、后空翻两周下和振浪分腿下等新动作 。 50年代初 , 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成手倒立和腾越类动作 。 在1958年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 日本运动员小野乔首先做了向前大回环转体360 ° , 接一手扭臂握一手反握大回环再转体360° , 接后摆转体360°成悬垂这样复杂的连接 。 在下法上也出现了空翻转体类动作 。 60年代中期 , 出现了高屈体腾越动作 , 并且大大减少了连接动作中间的大回环 , 使成套动作的编排更加紧凑精采 。 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 , 日本运动员冢原光男以团身后空翻转体 180°接团身前空翻转体 180°下这一动作 , 夺得了单杠比赛的金牌,这一崭新的复合空翻类动作的出现 , 开辟了体操运动新的技术领域 。 70年代中期和末期 , 一些脱手再握动作发展为空翻再握杠动作 。 向后大回环前摆 , 向后分腿腾越成悬垂和后空翻 3周下也出现了 。 70年代末期 , 随着护掌的改进 , 单臂大回环出现 , 单杠技术的发展更加日新月异 。
推荐阅读
- 高低杠运动员 高低杠简介
- 高低杠规则 高低杠动作
- 跳马规则 跳马动作
- 跳马运动员 跳马简介
- 自由体操动作 自由体操简介
- 竞技体操运动员 竞技体操动作
- 佩剑简介 佩剑战术
- 重剑运动员 重剑简介
- 重剑规则 重剑动作
- 花剑简介 花剑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