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都江堰建立于哪个朝代,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 三 )


东汉时, “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 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 。 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代开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 。 经过上百年开发, 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 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 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朝1顷约合今70亩) 。
《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 无凶年忧, 俗不愁苦” 。 到唐朝时, 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 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 灌田面积继续扩大 。 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 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 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 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 。 清朝时, 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 。
到了民国时期, 1937年(民国二十七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统 。
1960年代末, 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 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 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 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