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流涎 , 俗称“淌口水” , 中医称之为“滞颐” 。 正常的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 。 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 唾液腺尚不完善 , 加上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 , 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 。 随着乳牙的出齐和月龄的增长 , 口腔深度增加 , 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 。 这时 , 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的流口水 。 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其脸颊部 , 可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 。 腮腺有损伤的小儿 , 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儿 。 婴儿患有口腔疾病 , 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溃烂 , 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 , 也可导致流口水 。 婴儿流口水 , 常常打湿衣襟 , 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 。
内治法
(1)良附丸 , 每次3克 , 每日3次口服 。 或理中丸 , 每次3克 , 每日3次口服 。 或参芪口服液 , 每次1支 , 每日2次口服 。 或香砂六君子丸 , 每次3克 , 每日3次口服 。 治法:温补脾阳 。 用于婴儿脾脏虚寒之流涎 , 表现为口水多而清澈 , 色白不稠 , 大便不实 , 小便清长 。
(2)黄连胶囊 , 每次2粒 , 每日2次口服 。 或鱼腥草片 , 每次4片 , 每日3次口服 。 或蒲公英片 , 每次4片 , 每日3次口服 。 或甘露消毒丹 , 每次3克 , 每日2次口服 。 清泻脾热 。 用于脾经蕴热之流涎 , 表现为口水多而稠黏 , 浸湿胸前 , 进食时更多 , 伴有面色潮红 , 大便偏干 , 小便短少 。
食疗法
(1)生姜2片 , 神曲半块 , 食糖适量 。 将生姜、神曲、食糖I司放罐内 , 加水煮沸即成 。 代茶随量饮 , 或每日分2~3次饮服 。 有健脾温中、止涎的功效 。
(2)炒白术9克 , 益智仁6克 。 加水煎取药汁 , 频频当茶饮 。 有健脾化湿、温中止
(3)薏仁50克 , 生山楂10克(鲜的更好) , 水650毫升 。 文火煮1小时 , 浓缩汁 。
(4)绿茶1到2克 , 白术10~12克 , 甘草3到5克 。 后2味水煎取汁 , 加入茶叶即可 。
(5)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 。 将大枣、陈皮、竹叶 , 水煎取汁 。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 连服3~5剂 。 健脾益气、止涎 , 用于心脾有热的小儿流涎 。
外治法
(1)取生南星9克 , 研成细末 , 加陈醋调成厚糊状 。 在临睡前 , 将药涂于两足心 , l然后包扎 , 次晨起床时去之 。 7次为1疗程 。
(2)药用丁香、肉桂各3克 , 共研细末 , 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 , 外敷于肚脐孔处 , 敷料包扎 , 胶布固定 。 每天换药1次 , 连续3~5天 。 温中健脾 , 有止涎作用 。
(3)取吴茱萸末适量 , 醋调成膏状 , 敷于双足心 。 此方有引热下行的作用 , 对因口舌生疮所致的小儿流涎有效 。
(4)黄连胶囊I粒 , 去掉胶囊衣 , 置于肚脐孔处 , 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 每日换药1次 , 连续3~5天 。 可清热利湿 。
(5)肉桂10克 , 米醋适量 。 将上药研细末 , 用醋调成糊状 , 于每晚临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 外用敷料、胶布固定 , 每日1次 , 连续3~5天 。 温胃散寒 , 对脾冷多涎者有效 。
推荐阅读
- 健康知识|怎么减腿上的肉,肥减腿肉
- 健康知识|火腿怎么保存,云南火腿怎么保存
- 创意继续 关爱不断 太子金涂鸦大赛活动延续举行 宝宝乳牙出齐后流口水恐流涎症
- 清热祛湿的食物有哪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健康知识|怎样对付白眼狼似的人,如何对付白眼狼亲戚
- 苋菜种植几天出芽
- 菠菜和青菜的区别
- 健康知识|怎样判断猫咪眼线虫,猫眼睛里的虫子图片
- 健康知识|怎样练出有灵气的眼神,女孩的灵气从哪里来
- 种魔芋不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