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三苏是谁,苏轼为什么是渣男( 二 )


三苏是谁?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 , 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宋仁宗嘉定初年 , 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 , 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 士大夫争相传诵 , 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
扩展资料“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 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 , 目其文曰‘三苏’ , 盖洵为老苏 , 轼为大苏 , 辙为小苏也 。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 , 纵横评说 , 长于分析 , 很有气势 , 代表作《六国论》 。
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 现存2300多首诗 , 340余首词和散文 。 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 。 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 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 , 词作视野开阔 , 想象丰富 , 笔力奔放 , 雄健豪迈 。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苏洵 , 苏辙 , 苏轼被称为三苏 。 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 苏洵的散文“辞辩闳伟 , 博于古而宜于今” , 对改变北宋文坛风气起了巨大作用 。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 在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 , 都是开派的人物 。 苏辙的诗文成就也较高 。

苏洵(1009—1066) , 字明允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 一生数度举进士、应制科 , 皆不第 , “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苏洵《上韩丞相书》) 。 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 , 尽烧从前为参加贡举考试所写的文章 , 苦读“六经”、百家之书 , 潜心研习先秦两汉和韩愈的古文 , 并结合现实 , 探寻古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用人等方面的得失 , 写出《机策》、《权书》、《衡论》等文多篇 。 嘉祜元年 , 携子苏轼、苏辙入京 , 受到欧阳修、韩琦的称许和举荐 。 “自是名动天下 , 士争传诵其文 , 称为老苏”(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 。 初为秘书省校书郎 , 继为霸州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主簿 。 后与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 书成而卒 。 著有《嘉祜集》二十卷 。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前人论苏洵文风 , 多言其雄劲有奇气、或谓其劲悍恢奇 , 老健沉着 , 笔力苍劲 , 一味生辣 , 博辩雄伟等等 。 以为其文受韩文、《孟子》、《战国策》影响最深 。 晚年为文 , 则学欧阳修之宛转 。 苏洵之文 , 数论辩文最具特色 。 其文格调高古 , 笔力雄健 , 逻辑严密 , 穷尽事理 。 所谓“博辩宏伟” , “纵横上下 , 出入驰骤 , 必造深微而后止”(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 , 深受《孟子》、《战国策》等著作的影响 。 曾巩言其“好为策谋 , 务一出己见 , 不肯蹑故迹” 。 其文“少或百字 , 多或千字 , 其指事析理 , 引物托喻 , 侈能尽之约 , 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 , 小能使之著 , 烦能不乱 , 肆能不流 。 其雄壮俊伟 , 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 , 若引星辰而上也”(《苏明允哀词》) 。 此说颇能概括苏洵论辩文的艺术特点 。 他的书、记、序亦有佳作 , 大抵婉转曲折 , 多言外之意 。

苏辙(1039—1112) , 字子由 , 苏洵之子 , 苏轼之弟 。 年十九与苏轼同登进士第 。 应制科廷试时 , 苏辙鉴于仁宗皇帝年老而怠于政事 , 便极言朝政得失 。 宰相以其言过激切 , 授商州军事推官 , 不就 。 王安石变法时 , 他曾在制定、颁布新法的机构中工作 , 因反对新法 , 出为河南推官 。 苏轼入狱 , 苏辙坐贬监筠州盐酒税 , 五年不得调 。 哲宗即位 , 召为右司谏 , 累迁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 又因上疏触怒哲宗 , 出知汝州 , 再责至袁州 , 未至 。 后又贬为化州别驾 , 移循州 。 徽宗即位 , 徙永州、岳州 , 不久复为大中大夫 。 蔡京当政 , 又降秩居许州 。 晚年定居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 , 自称颍滨遗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