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怎么练书法,高考应该练什么字体( 二 )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该如何练书法比较好呢? 外公是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授 , 现在七十多岁还是每天坚持写书法 , 他说那时候写书法 , 就是练字 , 想写一手好字 , 让人刮目相看 。 后来觉得古人传下来的文化 , 是中华传统不可缺失的 , 而且作为大学老师 , 自己也要有些才能 。 现在外公退休了 , 就把书法作为兴趣 , 闲来无事就写写字 。 他还笑道 , 书法练心境 , 练手稳 , 防止老年痴呆和帕金森 。
他说他有些学生很有天分 , 如果坚持练字 , 就算不是一流的书法家 , 也比很多现在所谓的xx 书法协会的人要厉害 。 但是他看到的更多是浮躁的年轻人 , 想追求捷径 , 而书法确实没有捷径的 , 所以他在大学鼓励学生深入中华文化 , 从中有兴趣了才可以更好地发展 。
小时候外公教我书法 , 可是我比较好动 , 静不下心 , 跟着外公学写字的几年 , 最多专注一个小时就要出去玩耍 。 等到我上了初中 , 住校了 , 没有了外公的监督 , 更是荒废了 , 完全不动毛笔 。 后来我大学 , 第一天住进宿舍 , 我看到楼下宿管书法竟然也是十分不错 , 连公告都是毛笔写的 。 我想连宿管都能坚持写书法 , 我怎么不好好练练呢?一来 , 有一手好字在工作什么的都会让人觉得羡慕 , 二来 , 我喜欢中华文化 , 大学比小时候心定了很多 。 所以我大学又继续坚持练字 。 一开始真的狗爬一样 , 还好小时候有些基础 , 越写越好 。 我在朋友圈发的时候 , 出乎意料很多人点赞 , 辅导员也让我帮她写两幅 。 这就是一种成就感 。 当兴趣被别人认同的时候 , 心里面就会更加坚定去学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