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与禅定 保任此心绝不相赚( 四 )


有心──就是历历明明, 清清楚楚 。
无念──绝无分别、执著、没有联想…… 。
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 修行而到达圆满就很快了 。 以下我们谈谈禅者的心路历程 。
禅者的心路历程, 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迷
什么叫做‘迷’呢?就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 一天到晚交际应酬, 人家要我们笑, 我们不能哭, 人家叫我们哭, 却没有眼泪可流 。 至于‘我’是谁?为何而忙?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却不曾在意, 浑然不觉 。 像这样毫不自主地过日子, 而且把几十年的无常岁月人生看成永恒, 这就是‘迷’ 。
二、悟迷
什么叫做‘悟迷’呢?自己忽然领悟到自己是在迷失中, 自己省悟了自己是个迷失者, 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处所, 还没有找到迷失了的真正自己, 于是, 他便去找, 去修…… 。
三、迷悟
有很多人修行, 修、修……修到摩诃般若出头, 却不知道这就是悟, 因为没有师父给他印证, 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找悟, 悟来了也不知道这就是悟, 而当面错过, 于是他又迷了, 迷到悟里了 。
四、悟悟
一如香岩击竹, 虚云老和尚行茶烫到手, 还有一个法师去种田, 手持锄头击打一个大土块, 一锄头下去把土块打碎, 他悟了, 原来如此, 我所追求的就是这, 这叫‘悟悟’ 。
刚刚悟了的人, 都有些痴痴呆呆地, 适应久了自然会灵光, 不再痴呆了 。 有些人会一直疯疯颠颠下去;痴痴呆呆是个过程, 疯疯颠颠不足为法 。
五、正行(修)
当人自肯、开悟时, 在生活上依然还保有过去的惯性, 那就要去修 。 不悟而修是盲修、妄作, 根本还没见到道路, 怎样走呢?所以修行不是修而致悟, 而是悟后起修, 悟后起修才是正修, 又叫正行 。
悟后起修如何修?要澈底无为, 要泯除一切的妄念 。 一般人不知道般若的伟大, 本心就是般若 。 当我们获得本心, 知道自己已经悟了的时候, 我们的肚子饿了仍得吃饭吧!当你看到一个过去的仇人会心生不愉快;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 心里还会起联想……像这样就要修, 如果你不修, 你悟也是白悟, 就辜负这‘大事因缘’了 。 所以有不少人悟后迷, 又失落了无价之宝 。
修, 其实不须要修, 而是要切切实实认清真假, 心不为外界所污染, 活在责任、义务里, 做自己所应该做的事, 尽到做人的本分;为人父, 止于慈, 为人子, 止于孝::平常一念之起, 要清清楚楚, 不忽略任何一念 。 修行到这个时候, 每个念头自然会清楚, 为什么会那么清楚呢?因为平常都是无念的 。
修到‘那伽大定’, 常常都是有心无念的 。 中庸上说‘至诚可以前知’, 诚, 是纯一不二的情感, 纯一不二就是到了最纯、最纯的时候, 任何大事都可以事先知道 。
舍离执著保任此心
各位了解了‘解与行’的关系, 了解了禅者的心路历程, 就应该肯定真实的自我, 要扬弃那些闲知解, 我们一生坏在知道的太多, 再增加些废知识, 岂不被埋葬得更深?
各位不必再怀疑、寻觅什么了, 从生到死最真实的就是保任此心, 如果还有个道理坚持不肯舍, 就是法执;还有个习惯丢不掉, 那就是事障;如果你仍然喜赞扬、爱面子, 显然我执还未除 。 学正法的出发点应该是只求心安无愧, 并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何, 如果还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批评, 而不重视自己是否心安, 这个人的我执还在;修行人只问自己是否心安, 别人对我看法如何, 那不过小事一件 。 事实上人命不会那么微贱, 那一个人若是把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在少数人的主观、偏见的好恶之上, 这个人未免太作贱自己、太看不起自己了!你对我如何?那是你的事, 我不会介意, 若是你无理由地不喜欢我, 也幸好你不是我太太, 我们用不著办离婚手续, 你活你的, 我活我的 。 所以大家不要太计较面子和虚荣, 你看你由劫至劫, 头出头没如天文数字, 你那些面子都在那里呢?与真正的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