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地膜反季节栽培要点

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韭", 俗称"韭菜白", 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 。 韭菜隔绝光线, 完全在黑暗中生长, 因无阳光供给,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叶绿素, 就会变成黄色, 称之为"韭黄" 。 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 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 。 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种子和叶等入药 。 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 。 分布在全国各地 。

韭黄地膜反季节栽培要点

文章插图

韭黄的营养成分
韭黄含丰富的蛋白质, 糖, 矿物质钙、铁和磷, 维生素A原、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尼克酸, 以及甙类和苦味质等 。 具有驱寒散瘀, 增强体力作用, 并能增进食欲, 还能续筋骨, 疗损伤 。 但阴虚内热及目疾之人忌食 。
韭黄的食疗作用
补肾温阳
韭黄性温, 味辛, 具有补肾起阳作用, 故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病症 。
益肝健胃
韭黄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 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 有助于疏调肝气, 增进食欲, 增强消化功能 。
行气理血
韭黄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 行气导滞作用, 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症 。
润肠通便
韭黄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 可以把消化道中的头发、沙砾、金属屑甚至针包裹起来, 随大便排出体外, 有"洗肠草"之称, 治疗便秘, 预防肠癌 。
韭黄地膜反季节栽培要点
韭黄是韭菜在黑暗无光条件下栽培, 生产出的淡黄色、无纤维、品质鲜嫩、味美可口的产品, 是一种较高档的蔬菜 。 传统生产韭黄的方法, 多为瓦筒软化、培土软化、盖草棚软化等 。 近年来, 农技部门示范黑色地膜覆盖生产韭黄新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地膜覆盖后, 膜内土壤温度可提高3℃~5℃, 有利韭黄的生长 。 用因跳根而需换茬的韭菜蔸, 其上覆盖黑色地膜, 可生产2~3季反季节韭黄, 于10~12月上市,而此时正是蔬菜“淡季”, 因而价好畅销 。 黑色地膜覆盖技术, 生产韭黄产量高、品质好, 每亩产量700~750千克, 二茬500~600千克, 三茬200~300千克 。
韭菜地块的选择选择已栽4年左右、因生长跳根而需换茬重栽的韭菜地块, 一般可收获三茬韭黄 。 正值产叶盛期、未到换茬时期的韭菜地块, 一般不作反季节生产韭黄的对象 。
黑色地膜覆盖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均可覆膜, 但以10月下旬覆盖最好 。 如覆膜过早(如9月中旬前)则由于高温容易腐烂;过晚覆膜(如11月中旬后)则由于韭体休眠的原因, 韭黄停止生长, 得不到产量 。 拱棚可采用竹架, 种植地按照宽1.3~1.5米分厢, 每1.5米用黑色地膜覆盖拱架上, 两边用细土压紧, 防止漏光 。 注意不宜在雨后高温或畦土过湿的情况下覆盖, 以防烂蔸死苗 。 覆盖后在塑料拱棚的两端还要设通风口, 外加遮光板, 防止阳光直接射入棚内 。 并在拱棚的两侧每隔3米平放一瓦筒, 以利通风, 调节温度与湿度 。
田间管理施肥应在覆盖前15~20天进行, 每亩用氮磷复合肥30~40千克, 采取沟施或穴施, 同时控制浇水, 防止土壤湿度过大 。 黑膜覆盖后不再追肥, 以免因棚内气温高导致氨挥发而造成烂叶, 病虫防治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韭菜 。
【韭黄地膜反季节栽培要点】及时采收韭黄高25厘米左右, 刚出现散墩现象、叶片上出现干尖并伴有黏湿状时要立即采收, 否则短时间内就可烂蔸死叶, 甚至整墩烂完 。 一般来说, 随着温度降低, 收获天数相应增加, 高温时7~9天即可以收获, 最长天数不超过15~17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