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和土地课文笔记

是为了做铺垫 , 增强三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程度 。
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 , 他精心照料土地 , 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荞麦花 , 三黑和所有农民一样 , 视土地为生命 , 在获得土地之后 , 他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土地中去 , 精心地侍弄它 , 照料它 。 他是土地的主人 , 他想象着这片土地会带给他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
诗歌塑造了三黑这样一个勤劳的、深切热爱着土地的普通农民形象 , 表现了他在获得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感 ,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 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 , 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 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 , 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 , 几乎触处皆诗 。
新中国成立前 , 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 新中国建立初期 , 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 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 , 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于1948年9月创作的诗歌 。 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 , 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 诗人把这一主题思 想通过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 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 ,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 , 甚至比命还重要 。 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 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
全诗十五节 , 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 , 写出了农民三黑翻地、耙地 , 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 。 全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第 1~3节 ,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 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 , 恨不得尝尝土地的滋味 , 甚至想变成一粒种子试试土地的温暖 。
第二部分 为第4~15节 , 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 节 , 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 , 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 , 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 , 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蝈儿的情景;第13~14节 , 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 , 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

三黑和土地课文笔记

文章插图
1.运用呼告的手法 , 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 , 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 , 以“ 她”而不是“它”相称 , 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 。 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 ,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 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 使我不得不回去 。 ”等等 。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 , 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 , 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 , 激起强烈的共鸣 。
2.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 , 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 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 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 , 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 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