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建筑师夫妇的家 有痕迹的生活

子燚和克明是在荷兰深造建筑时相知相识的,由求学到工作共同旅欧六年 。归国后选择在上海这个有着海派文化的城市生活与工作 。一人就职于建筑设计外企,另一人则与友人创立了建筑工作室Monoarchi,同时兼职同济大学的客座讲师 。忙碌的工作使二人回国后再没有机会回到荷兰,那个风车和郁金香的国度封存在他们的记忆中 。
在荷兰生活过的痕迹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跟随着他们由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翻山越岭到太平洋的西海岸,这种痕迹烙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饮食习惯、待人接物、他们家中的设计与摆设,甚至是家的名字Hollandwood(荷作舍),都是对曾经生活的美好回忆 。
基本情况
姓名:子燚、克明
【年轻建筑师夫妇的家 有痕迹的生活】身份:建筑师
家庭成员:夫妻两人、一只猫
住宅情况:
住宅类型:多层低密度板楼
居住地点:上海
户型图
室内面积:123平方米
硬装:15万元,软装:15万元
细节里的荷兰记忆
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到海牙的路上,有一座古老优美的小城,那便是Delft,子燚和克明之前就住在Delft运河边的一栋有2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门前细水长流,院后郁郁葱葱,生活随意舒适 。回到上海,也希望这样的生活可以延续 。两人在上海的家是很典型的北欧风格,简洁的线条、中性的色彩,简洁明亮 。
Hollandwood(荷作舍)以黑白灰为主色,子燚解释在荷兰生活时,经常下雨,天空常常都是昏暗的,荷兰人的家里常常刷成透亮的白色,让人心情更明朗,这个习惯也被他们一直保持着 。
“人对室内空间的欲望是无穷的,改造几平方米的露台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把它敞开,跟自然互动,反而能收获更多喜悦 。”
留白也让空间搭配有了更多选择性,如果给墙面贴上壁纸,反而无法感觉到自由自在了 。“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白墙提供了这种新陈代谢的可能性 。”客厅外面有一个开放的露台,这也是选择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子燚并未像他们的邻居一样纷纷把露台封闭起来改造成书房或其他室内空间,而是将露台改造成了一个空中花园,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简直奢侈 。这其实也跟两人的荷兰生活有关,荷兰的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子,种种花草,他俩热爱这种跟自然交流的开放方式 。露台现在成了朋友们最喜欢的角落之一,周末聚在一起BBQ,或者喝茶聊天逗猫,跟随天气的阴晴变化放松自己的心情 。
客厅另一侧是开放式厨房,也是从荷兰带回的习惯,开放式的餐厅厨房和客厅连在一起,让社交空间变得更大了 。
家里还有很多荷兰生活的细节和回忆:舶来的饰品,书籍,唱片,友人的礼物 。这些只是生活的点缀,荷兰生活对夫妻俩最大的改变是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虽然身在上海,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还让他们有似在荷兰的错觉 。
两人惯用西餐,就餐时点上几根蜡烛,增添几分温馨,由于家中几乎无中餐,又免去了油烟的烦恼 。卧室和卫浴间同样是极简风,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秩序的美感,使用起来也非常便利和舒服 。
用建筑师的思维做室内设计
两人都是建筑师,做起自己家的设计来当然是得心应手 。新家从2015年3月开始着手设计,结构上的改动并不多,户型的层高一般,所以不想让吊顶占据太多的空间,于是把线路和空调设备都藏进了屋子中轴线的吊顶里,让天花板看上去更简洁干净 。动线也自然而然地被勾出来了,吊顶的位置也勾勒出了走廊的范围,这个开放式空间也就这样在视觉上有了区域的划分 。虽然家中有一间书房,但通高的书架还是被安排在了客厅里,让书房变成纯粹的办公空间,而阅读是客厅里的休闲活动之一,在沙发上来一个“葛优躺”,漫不经心地翻上几页,与在书房正襟危坐地工作,是对家每个房间不同功能的界定 。家中配饰寥寥,多是从国外淘回来的,随当时的心境随意摆放,也时不时地会调换位置,换一种心情 。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二人互相协作,不免有各持己见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互相补充:一人擅长空间设计,一人专修软装与材料,几个月的装修过程乐趣十足 。
简单生活 随意慵懒
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家,子燚对北欧的设计风格做了很多研究,慢慢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2014年正好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时期,她于是也把这些素材整理成文章,创建了一个公众号:北欧设计(nordic-design) 。起初文章更新不频繁,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使用,慢慢地有了粉丝关注,有粉丝咨询北欧设计,子燚开始认真对待起这件事来,每周末花两个小时打理公众号,分享赏心悦目的设计,推荐好用的家居产品 。原本是无心插柳,现在却更多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北欧的美好设计介绍给更多热爱生活的人,我的公众号帮助过我家的装修,希望它能继续帮助其他人 。”
休闲生活中的两人基本上也延续了国外的习惯,周末睡到自然醒,风轻云淡的时候在露台上吃顿早午餐,家里的猫像小霸王一样,每天按时在家里巡逻 。平时用用烤箱,做做烘焙、烤个面包 。周末的下午一起去美术馆看展览,上海有应接不暇的设计周和各种设计展会,总是能遇到惊喜 。
家中有很多植物,露台和室内各个角落都有摆放,无奈两人都是早九晚九工作狂,没有时间打理,植物常常养不活,但两人依旧坚持,正是因为工作累,回到家里希望有些绿色的慰藉 。两人的共同爱好是旅行,满世界参观建筑大师的作品,当然,这也算是工作的一部分,是提升自己的一个方式 。在欧洲生活的六年中,基本上把欧洲玩遍了,夫妻俩现在偏好东南亚国家,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都已囊括在未来的旅行计划中 。
“欧洲建筑中那些很精细的工艺在中国可能行不通,因为我们的人工、费用及意识上暂时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反而东南亚的建筑其实更适合亚洲的环境,所以我们现在更愿意去亚洲的国家看 。”他们一直认为设计并不是结果,是不断变化和生长的过程,如同生活,这个家将来也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经历逐步丰满起来 。“总之,希望我家的生活随意、慵懒,又充满仪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