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周天产业分析 , 作者 | 零露
「无功无过」或许是评价上个月苹果「加州来电」发布会的最好形容词 。
iPhone13、小刘海、1TB、A15 处理器的出现 , 让整场发布会平稳有余但惊喜不足 。发布会后 , 网络上充斥了唱衰 iPhone 13 的文章 , 然而 48 小时后 , 苹果 iPhone 13 系列开始预售 , 「买崩苹果官网」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
可以说 , 在产品方面依然没有什么作为的库克 , 在「扩容降价」等操作后 , 牢牢捍卫了自己的「精明商人」的人设 。对比来看 , iPhone12 64G 发售时价格为6299 元 , 到了 iPhone13 128G反降不升 , 售价 5999 元 。
加州来电狂响 , 苹果十三真香 。据统计 , 苹果 iPhone13 系列预售 5 天后 , 国内订购量就超过了 500 万台 。如此一来 , 单销售额来看 , 库克已经成功了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目前 , 打开苹果 Apple Store , 新产品发货日期大多已经到了 11 月中下旬 , 接近两个月的发货等待期背后 , 可能又是一个创出新高的销售数字 。
在全球芯片紧俏 , 疫情导致零部件价格节节攀升的日子里 , 苹果却「加量不加价」 , 这背后展现的是苹果对供应链的强大掌控力 。
01 内有乔布斯 , 外有产业链
苹果可谓是「内外兼修」的典范 。虽然外界经常将苹果的成功归结于乔布斯的产品设计 , 从 iPod 到 iPhone 再到 iPad , 其经典简洁的审美给苹果带来的影响 , 的确是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但苹果的崛起不在于其审美、技术 , 而在于其完备高质量的运营、高效完备的全产业链 。因此 , 我们可以说 , 苹果是一家全产业链公司而不是技术公司 。
2021 年是苹果连续被评为 Gartner 全球供应链 Masters 级的第五年 。如要成为 Masters 级企业 , 公司必须在过去 10 年中至少有 7 年综合得分排在前五名 。因此有人总结 , 苹果的成功一半在乔布斯 , 一半在供应链 。
尽管继任者库克在产品设计方面没什么才华 , 「毫无想象力」「缺乏创新」的标签一直伴随着他的苹果 CEO 生涯 。但如果说乔布斯是天才艺术家 , 库克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 他在运营管理方面是技术高超的专家 。今年苹果卖出了第 20 亿部 iPhone 手机 , 其股价相比十年前也暴涨 20 倍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低调、务实、注重细节是库克的特点 。而苹果的供应链 , 继承了其产品简单、实用的特点 , 以亚洲尤其是中国作为制造腹地 , 建立起了如今的供应链格局:「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
在今年 5 月 31 日发布的苹果 2020 年供应商大名单中 , 有多达 98 家中国公司 , 而在中国内地的 48 家供应商里 , 新增了南平铝业、兆易创新、天马微电子、江苏精研、苏州胜利精密、得润电子与新纶科技等 12 家企业 。
中国企业占领了苹果全产业链的半壁江山 , 其展现的出 的是数万亿的价值链条 。
02 好风凭借力
A 股市场素有「苹果概念股」的说法——只要成为「果链」 , 或是成为「果链」的供应商 , 股价就会闻风而涨 。
比如新纶新材(新纶科技) , 其股价在 7 月底冲至年内最高价 235.13 元 , 原因就在于今年其被新纳入苹果供应链企业名单 , 成为苹果 AirPods 唯一 NorFlash 供应商 , 且已获得 2021 年新款 AirPods 的大订单 。
靠苹果起飞的还有德赛电池 , 从 2012 年德赛电池就是苹果手机的供应商 , 之后逐渐成为其智能手表、笔记本等电池供应商 。随之而来的是其营业额的猛增 。据数据显示 , 德赛电池 2019 年营收总额 194.0 亿元 , 相比 2016 年的 84.3 亿元增长将约 1.3 倍 。
A 股中 , 苹果的中国核心供应商至少有 30 家 , 苹果概念板块个股超过 100 家为苹果提供连接器和声学等产品的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提供盖板玻璃的蓝思科技;提供多种零部件的领益智造;提供 NOR Flash 的兆易创新;提供锂电池的欣旺达、德赛电池等等 。
与苹果供应链一同绑定的还有立讯精密 。作为苹果最具代表性的供应商 , 立讯精密 2021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481.47 亿元 , 同比增长 3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0.89 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 21.73% , 回顾 2010 年上市之初 , 立讯精密的营收为 10.11 亿元 , 归属净利润也仅有 1.16 亿元 , 由 2010 到 2020 十年间 , 销售收入成长超过 90 倍 , 并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
和立讯精密近乎神奇的发展速度一样 , 其掌门人王来春女士也是位传奇人物 。
王女士原是富士康线装事业部一名普通女工 , 10 年里一路从普工做到线长 , 再升到组长 , 最后成为手下管理数千名工人的科长 。1999 年 , 她从富士康辞职 , 与哥哥王来胜一起 , 拿出所有的积蓄 , 投资几十万元 , 共同购买香港立讯公司 。做的业务和富士康一样 , 研发、生产连接线、连接器等相关业务 。
依靠在富士康积累的丰富经验 , 最初的几年 , 立讯始终坚定而缓慢的增长 , 富士康在哪里建厂 , 立讯就跟在哪里 。凡是富士康接不下来的、不想要的、嫌利润薄的订单 , 立讯都全部接下来 , 按时、按量出货 , 并且还能做出相同的品质 。在 2010 年成功挂牌上市的同时 , 成为苹果连接器的供应商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富士康2007-2020年净利润及毛利润
而 2010-2011 恰好是苹果跨时代的一年 , iPhone4 和 iPhone4s 带来前所未有的外观设计和操作体验 , 直至现在依然是「果粉」心中的白月光 。iPhone 凭借着出众的工业设计开启了苹果手机的辉煌时代 。
「好风凭借力 , 送我上青云」 , 立讯也在这股东风之下 , 步步「上位」 , 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 , 立讯精密在 AirPods 的市场份额约占 60%-70% 左右 , 在 AirPods Pro 的份额达到 100% 。而作为立讯精密的第一大客户 , 2020 年苹果为其贡献了将近一半的营收 。
类似于立讯这样的「果链」供应商有很多 , 成为苹果供应商后 , 企业自然会带上光环 , 这会直接反映在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 提高拥有更多优质单的可能性 , 制造水平也会实现跨越式提升 。
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 , 但这些在苹果身后的中国供应链企业从不甘于做乘凉的路人 , 它们正凭借借助苹果带来的利润 , 进一步完善自身工业设计及产品名录 , 进一步开枝散叶成长为另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
比如 , 富士康曾经被视为低端组装工厂的代名词 。十几年过去然而 , 富士康的研发与工程制造能力这些年有了质的提升 , 在价值链条中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 。
据业内人士回忆他的一次见闻:「富士康可以把整个产线关键工位分解到集装箱里 , 然后在码头组合起来立即开产 , 随时随地开始自动化生产 , 算是在工业制造领域登峰造极了 。」
03 造血与反哺
近期 ,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了 2021 年 Q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 , 数据显示:Q1 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 3.4 亿台 , 同比增长 24% 。在榜单前五中 , 国产手机占据 3 席 , 并且在市场份额方面紧接苹果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随着 5G 时代全面到来 , 中国厂商在 5G 战略上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 值得一提的是 , 小米更是连续两个季度位居第三 , 这还要归功于小米在印度的热销和红米系列的助攻 。
某种程度上 , 苹果刺激了国内手机制造产业链的构建 。近二十年的代工经历 , 使得国内具备了一条全球最完整的手机产业链 。
当年 , 苹果看中了中国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 进而选择在中国进行产业链布局 。而苹果对待供应商近乎变态的严苛要求 , 激烈的竞争 , 并不高的利润比 , 让供应商在苦不堪言的过程中迅速成长 。数十家企业凭借苹果的「锻炼」 , 完成了产品制造技术的全面进化 , 并带动当地的生产 , 进而形成产业聚集 。
而现在国产品牌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成功突围 , 令这条产业链日渐完善和繁荣 。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 VIVO、OPPO , 这些国产机的产业链很大程度上与苹果的产业链重叠 。
一方面经过苹果前期挑选和严苛标准训练的公司 , 为国产手机供应链打好了技术基础 , 省了不少心 。另一方面在物流运输、基材选用上 , 中国相关产业的聚集 , 也使国产手机有了更多的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
比如 , 靠安防设备起家的水晶光电 ,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 , 已经成长为国内光学光电子行业光电镀膜龙头企业 。
2016-2018 年 , 水晶光电的精密光学薄膜元器件销量分别为 7.58 亿片、9.06 亿片和 13.5 亿片 , 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0.% , 21% 和 27% , 位居行业第一 。作为苹果摄像头模组滤光片的供应商 , 这其中有着苹果带来的销售额 , 同时也让产品广泛应用于华为、VIVO、OPPO 和小米等国产企业 。
「雏既壮而能飞兮 , 乃衔食而反哺」 。在国产手机品牌崛起过程中 , 「果链」国字号供应商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增长 , 被打上苹果印记的中国供应商拥有了更多的非苹果客户 , 两者相辅相成 , 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 。
「果链」供应商在实现利润稳定增长后 , 开始进行「造血」工程 , 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 进行多元化布局业务 。通过发展配套汽车制造业 , 医疗业 , 新能源 , VR/AR 等行业 , 以减少对苹果的依赖 。
毕竟被苹果「一键绑定」可能一飞冲天 , 也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蓝宝石供应商 GTAT 本想借着供应苹果手机6的蓝宝石屏幕而一飞冲天 , 曾下血本投入研发 , 却因玻璃强度达不到苹果品质要求蓝宝石屏幕未能如期而至 , 成为弃儿后 , 两周便宣布破产 。
无论是「缺芯」风波 , 还是苹果将选择供应商的目光逐渐放到印度、越南等地区 , 一旦苹果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出现反复横跳 , 就会有相关企业遭受影响 , 欧菲光就是先例 。
在被传出可能会被苹果移出供应链后 , 欧菲光在 2020 年 7 月 13 日触摸高点后开始下跌 , 截止到 9 月 17 日 , 跌幅已超 65% , 市值蒸发超 400 亿元 。这件事还只是孤立事件 , 但凸显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抢占价值链上游的重要性 。
中国有句老话 , 「针无两头利 , 蔗无两头甜」 , 苹果在过去十年实现了「创世纪」神话 , 立讯、歌尔这样的企业在前十年抓住了机会 , 吃到红利 , 进而崛起 , 这样的情况在手机产业或许很难再现 。
毕竟 ,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手机产业 , 苹果也在寻求「降价保量」 , 而「果链」正逐步褪去光环 。需要未雨绸缪的时候已经来临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 产业链可以随时更换 , 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
霸气如京东方 , 曾与 iPhone12 擦肩而过的它 , 今年传出将参与 iPhone13 的订单 。然而对于京东方来说 , 能否加入「果链」已经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了 。依靠自身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 , 作为两市营收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 京东方已经雄霸一方 , 建好了自身护城河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

文章插图
来自华为、荣耀等国产品牌的订单 , 让京东方赚得盆满钵满 , 去年一季度 , 京东方在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排名第 1 位 , 以约 8200 万片的出货量 , 占据全球 14.3% 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 , 在电视、车载显示屏等领域的发展 , 让京东方的道路不再局限于小小的手机屏 。
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大踏步向中高端市场进军 , 中国极富创造力的手机产业 , 不仅在占据苹果的市场份额 , 也将接管越来越多原属于苹果的产业链 。
【苹果向后,中国科技产业链向前】大浪淘沙之下 , 真正属于中国的科技产业链时代已经到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