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 我是演说家熊浩《万世师表》 复旦大学教师( 二 )


他这么说了,然后他就做了。陶行知脱了西装,辞掉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推进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当时的月收入是400现代洋。当时他想在北京买一套全四合院,就要花掉他三个月的工资。而这一切,陶行知都不要。他搬到了南京郊区的小庄,那是一个极其落后贫穷的中国普通村庄。他住在牛棚里。他遇到了老乡,渐渐有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耕种、劳动、建造自己的校舍。他说流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要做自己的事。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要培养人民中的教师。他邀请他的朋友和学者在晓庄教书,传播新的知识和思想。渐渐地,小庄这座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成长到几百人。陶行知走在世俗的村庄之间,走在大街上。他想帮助最普通的中国人,年迈的爷爷奶奶,有钱人家的仆人,有钱人家的帮手,街头杂工,货场的脚法,包车拉洋的师傅,都是会读书的。
他靠自己努力,梦想的蓓蕾从地里长了出来。当我们看到花时,它们会来到树上。是的,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平民教育是有希望的。在武汉、重庆、上海、南京,他一直走在中国教育崛起的道路上,最后他的丈夫在路上去世。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过度劳累和突发脑出血在上海去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王先生的灵柩返回南京,南京普通百姓自发帮助王先生。他们想把这个人送回他的晓庄。沿路的人都在唱着,哭着:你是我们可怜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万岁。旁边是宋庆龄题写的四个大字“万物之师”。
王先生说,我就拿一颗没有半根草的心;王先生说,我只是中国的一个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让我逐渐向西方贵族的方向靠拢,经过一番透彻的了解,我就像黄河决堤,冲回了中国平民的道路。
当我们回顾当代社会时,“导师”一词变得越来越便宜。教人理财成功,渐渐的我们忘记了自己的个性。今天,家教这个名词越来越功利了。我们把师生之间的友谊看作是员工和雇主之间的经济关系。我们管导师叫老板,渐渐的就忘了老公。今天我们讨论陶行知,今天我们给陶行知演讲,今天我们记住陶行知,就是想借用凌先生的高尚精神空,让它像火,让它像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位老师的心,知行合一的务实精神,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当老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训练,我会成为我学生的导师。我只希望那一天,我能延续老公的光芒,把它变成有意义的光芒。名山苍河熙熙攘攘,而你老公风高水长。
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父,全是教人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