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平安帖 管窥草书《平安帖》( 三 )


草书平安帖 管窥草书《平安帖》


文章图片

三、平安邮政的复印时间
徐邦达先生在30多年前看过《平安邮报》后,认真记录和研究,其文字发表在《古书画假与假考辨》上。如今,他的大部分鉴定结论都非常准确。我全心全意支持以下七点:
1.这个帖子的丝绸是从前宋朝的花丝中分离出来的。
2.书写系统标有速写,墨浓笔滞,点画有错。
3.此帖的古印——“书画印”和柯印都是古印,不应造假。
4.黄绢防水、竹尾纸之后,声明内殿王公全是假的,绢纸也不是宋代内殿的物件。
5.“绍兴”印章本身也是假的。
6.文徵明认为是南宋高宗·赵构的书,但上面的书名不是。
7.、王耀湘、彭年、胡、文等的碑刻,均为真迹。
需要讨论的是徐先生对本帖临摹时间的年表:“本帖应为南宋中后期的摹本。”
说实话,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南宋中后期”的结论。我猜徐先生的思路可能是:“北宋末宣和内府、南宋初绍兴内府都有伪印,所以只能产生于南宋中后期,因为古人不敢伪刻皇帝的御玺。”但是,临摹与封伪必须同时进行吗?为什么抄帖不能先来,假印章上盖着铙钹?

草书平安帖 管窥草书《平安帖》


文章图片

我对这个问题的拙见如下:
1.文徵明是明代杰出的画家和书画鉴赏家。离自己只有三四百年的的印章,他应该相当熟悉,就像今天的鉴赏家应该熟悉项、安奇、梁庆彪的印章一样。他在后记中明确指出,《平安帖》中的“书画印”属于王诜,如果找不到有力的反证,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他的说法。因此,此帖的临摹时间应不晚于王诜生活在北宋时期。
至于我为什么不接受文所说的本卷是署名的说法,是因为《书》是北宋以后流行的书体,模仿者太多,仅凭“犹带饭法”很难说是的。文自己在另一处对王羲之《思想帖》的后记说:“旧藏平安帖上有米海月的签名”,简单说是米飞写的。似乎我自己也不确定。
2.《平安帖》为帛书本,在《王帖》古本中并不多见。唐人用“双钩填纲”的方法,用纸抄帖。他们正在认真地制作学术意义上的“复制品”,所以他们经常忠实地检查原作上损坏的痕迹。薄亚麻布纸,尤其是经过烧蜡处理的“硬黄纸”,透明度好,便于此类复印。丝胶蛋白透明度差,无法详细描摹,只能当场书写,再通过描摹进行一些修正。徐邦达先生已确认平安驿站的丝绸是宋丝绸,故此驿站的性质应严格称为宋林本。以纸代丝临摹的目的是通过高贵的材料让人们相信金人的真迹,创造出一个可以造假的“文物复制品”。文徵明非常重视《帛书》。他在题词中说:“盖金人爱惜书籍,所以更常使用丝绸,直到唐人还在使用。”我好像被这个骗了,买了复制品当原件。
当然,这并没有减损平安邮政的价值。千年古物,不管当年的抄刹,都有着传承右军书道的相同功能。
3.从以上两点,我们想到了王诜。是的徐,北宋时期仅次于的第二大书画家,也是一位不拘小节的大师。古籍中经常看到他伪造名画和书法的记载。在米菲的《书史》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闲暇时就下去的王诜,邀请了第一位,也就是出版了一个书帖,让林玉写。因为柜子里的书画翻找,我看到了余的《景亲王鹅群帖》,是用仿古麻纸染的,里面全是蜡笔和玉斧,附在他的书上。而危帖染,令或后记。石喻笑了,国王把它拿走了。恐怕还有很多,但我没有给他们看。苏州背匠之子吕彦直年轻时是三馆的专业人员。王诜试图呆在门下,做一个双钩书帖。我还尝了一份黄庭经,上面刻着“勾德元图书记”,就是被查破的那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