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社 在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如今知道「拦社」习俗的地方不多了,农村人所说的「拦社」其实原自传统的春社习俗。
一般认为,「拦社」习俗在客家人中还保留着,但在刺楸所在的家乡,如今也仍然还有「拦社」的习俗,那拦社究竟是种怎样的习俗?非得把「社」给拦住吗?是类似于「除夕」把「夕」给除去那样吗?刺楸也是不知其所以然,在问了问年长的人后,就现炒现卖给大家吧。

拦社 在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文章图片
一、农村人去世后有三年的祭祀期
在农村,人去世后所葬的坟墓在头三年称为新坟。民间有讲究,新坟在前三年不能扫墓,而要举行祭祀亡人的活动,等到三年过了后才能上坟。
其实,这个三年也有讲究,指的是三个年头,而并非实打实的满三年。例如,即便是腊月廿九或腊月卅去世,过了除夕后的正月就算第一年;而如果在正月初一去世,则要等到次年的正月才算是第一年。

拦社 在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文章图片
二、社节祭祀活动
在古代,民间有有春社和秋社的社节习俗。根据干支纪日法,这两个社节日期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5个戊日。在春社习俗中,则有「过社」和「拦社」两个项目。

社当天要祭祀土地神,之后还要吃社饭,称为过社。如今,日历上几乎不再标注社节了,但在好些地区还在举办春社活动。刺楸算了算,今年农历二月廿六为戊午日,即春社。
与过社吃社饭习俗的式微和消失不同,「拦社」习俗在某些农村还依然存在,只是各地拦社的时间有所不同。

拦社 在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文章图片
三、何为拦社?为什么要拦社呢?
在新坟的三年期内,既祭祀土地神,又祭祀悼念给新亡之人,而一个为祭祀神仙,一个为祭祀新故之人。
在老习俗中,两个祭祀活动不能同时过,否则会搞混,即祭祀了新坟则不能再过祭祀土地神的社节,而过了社节就不能再祭祀新故之人了。
所以祭祀新故之人就必须要赶在社节之前,这样就拦截在了社节之前,故而称之为「拦社」。
四、那拦社的日期如何确定呢?
一般来讲,三年都要拦社。而在刺楸家乡,如果二老中的一个先去,则只在头一年和最后一年拦社,即只办两次「拦社」,而当第二个老人也去了,则要给第二个老人办三年「拦社」。
拦社的日期,总体上要在社节之前举办,具体的日期各地也有差异,一般要翻看黄历来确定,比如2018年比较好的拦社日期为2月28日。
五、拦社活动如何举行?
各地拦社的习俗活动不同,但刺楸猜想应该大致相同。
据《施南府志》记载:
新葬之坟,则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妇及内戚皆往。祭毕,即于坟间饮食。
而在今天,拦社活动有所变化。以刺楸家乡宜宾为例,拦社已经发展为姻亲聚集祭祀新坟的活动了。
新故之人的亲戚在拦社当天上午带上香蜡钱纸、鞭炮、大公鸡、贡品等物聚于新坟前。根据习俗,所有物品都由主家儿女「打平伙」,而前来的姻亲则随意买点钱纸和鞭炮以表达自己祭祀亡人的心意。

拦社 在农村,老人亡故后要“拦社”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文章图片
拦社
开始后,
于坟前在公鸡脖子上抹一刀,再绕着坟墓跑三圈滴上鸡血,继而焚香烧纸点蜡烛,该磕头的就磕头,最后再点燃鞭炮。至此祭祀活动完毕,就开始了「于坟间饮食」,即把带来的腊肉、猪腰子、猪舌头、猪心、苹果等贡品分而食之,据说几岁的孩童吃了贡品可少生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