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业农民王伶俐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90后职业农民王伶俐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月7日 , 王伶俐在田间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 。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开栏的话
乡村振兴 , 关键在人 。投身乡村振兴的返乡下乡大学生 , 思维活跃、热爱农村、知识丰富 , 是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 。
即日起 , 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振兴有我‘乡’信未来——关注乡村振兴中的返乡下乡大学生”系列报道 , 聚焦返乡下乡大学生的新面貌 , 展现乡村振兴的新变化、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敬请垂注 。
“微生物菌剂要如何施放?土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2月10日晚 , 一年中的农闲时分 , 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却闲不下来 。去年 , 合作社开始尝试有机农业 , 她托人介绍了专家 , 正在微信上向专家请教 。
春节前 , 她还和几名农技人员在田边学习了无人机植保技术 。这位90后返乡女大学生 , 是如何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农民的身份转变的?作为新时代农民 , 她为这片田野补充了怎样的新鲜血液?
回归田野在田埂边刷新身份
“叔 , 我们准备一起去地里看看 。”路上 , 王伶俐与遇到的乡亲亲热地打着招呼 。而7年前 , 从成都师范学院统计专业毕业刚返乡务农的她 , 远没有这么熟络 。
“种地有前途 。”身为成都崇州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父亲常对王伶俐念叨 。先在临街的铺子卖了2个月大米 , 又在育秧现场巡田、在麦子收割时当起监工 。在太阳下暴晒了几个月 , 王伶俐离自己“办公室里吹空调”的职业规划越来越远 。
“作为农民后代的我都不回来 , 那以后谁来种地?”看着缺少年轻面孔的家乡 , 她毅然决定留在养育自己的田野 。
虽然长在农村 , 但身为独生女的王伶俐并不会种田 。与其他人相处也“特别直、特别硬” 。一次 , 王伶俐在麦子收割现场和一群捡麦穗的村民吵起来 , 回到家 , 她反思:“是不是该转变一下思路 , 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成为真正的农民 , 得到认可 , 王伶俐深知自己欠缺实战经验 。“但我的优势在于懂学习 , 接受快 。”相比传统农业种植 , 农业职业经理人需要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到哪”的问题 , “农业CEO”成为王伶俐的努力方向 。
3年时间 , 王伶俐出没在田间地头 , 恶补农业知识 , 取得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 , 管理起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和1家农机合作社 。目前 , 合作社吸纳农户1500多户 , 年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 。
刚回家时的疏离感消散 , 她真正回归到了田野 。
【90后职业农民王伶俐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规模化机械化把粮食种得更好更安全
小时候 , 王伶俐觉得稻田特别大 , “秧好像永远都插不完” , 村里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地里 。收上来的粮食 , 没有烘干房 , 就在车少的路上铺开晒 。
现在 ,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小田”变成“大田” , 为农机运作提供了广阔天地 。农民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 , 最忙时也就几十个临时工 , 每亩地每天节约上百元人工费 。此外 , 她还筹建了一个烘储中心 。
工作也不总是一帆风顺 。
去年 , 王伶俐促成一笔订单 , 由一家公司统一收购水稻 , 但收款、分红可能要到11月底 。时间晚 , 看不到现钱 , 父亲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一样的粮食 , 价格卖得更高了 , 有保底 , 心也不慌 。”王伶俐打起迂回战 , 反复强调“订单农业”的好处 , 一家一户地解释 。最终 , 2021年 , 杨柳合作社入社农户每亩分红812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