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鸢尾草种植技术( 二 )


种植方法
鸢尾草通常用大拇指压入土中 。 种植前土壤需打松并使其稍微湿润 。 接着 , 用拇指轻轻压每一个球茎 , 直到球茎大部分都没入土中 。 这种方法称作“指压法” 。 上述一系列操作均是为了保护球茎根冠和萌发的根免受损伤 。
在温室和露地 , 如果预计植株生长前出现霜降 , 最好将种球种植在苗床上 。 种植后 , 在苗床上盖土 , 直到球尖刚好被盖住 。 这种处理方法同样适于在暖气候条件 , 以防止球根处土温高于20℃ 。
种植深度和密度
鸢尾草种球种植时需格外注意 。 特别在根系开始生长时 , 尽量避免损伤根系 。 采用指压法 , 要小心地将球茎的3/4部分按入土中 。 苗床种植深度在7-10厘米 , 然后用土覆盖至球尖处 。 与浅植相比 , 深植防止冻害并使球基部的土温维持理想的温度 。 种植浅的球茎会因土壤干燥而受损 。 在狂风大作时 , 植株会倒伏 。 在一年中的高温期上面土壤易变干 , 根系湿度不够 。 基于这种原因 , 在土壤变干前覆盖土壤(使用稻草、稻壳或遮荫网) 。
种植密度依不同品种、球茎大小、种植期、种植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 以下表格就根据以上因素 , 给出种植密度 。
植株的支撑
根据种植期、气候和品种的不同 , 在植株生长期内都应为植株设置支撑物 。 例如:秋季温带地区种植相对较长 , 应提供支撑物 。 其他月份尤其在夏季 , 当植株高度超过80厘米时 , 支撑物很重要 。 采收时切花被摘除而非切除 , 保护物可使植株避免倒伏 。 通常作为支撑物的是菊花网 。 它在确定种植密度时也起到作用 。 随着植株的生长 , 支撑网也相应升高 。
土壤
对于鸢尾草切花的生产 , 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 , 只要它排水良好 , 保湿性强 , 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 。 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 , 因为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尾草是非常必要的 。
在重壤土中 , 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 , 与2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 , 以对土壤进行改良 。
易板结的土壤 , 种植后可以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 。 也可用次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 。
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 , 应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 。 这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 。 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 。
盐敏性
鸢尾草是盐敏性植物 。 盐分过高的土壤中 , 根系生长缓慢 , 甚至受损伤 , 并且限制植株吸收水分 , 导致花朵脱水 。
为了降低过高的盐浓度 , 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壤彻底淋洗(每平方米土表用200-400毫米水淋洗) 。
在种植施肥较多的如菊花、玫瑰、康乃馨、西红柿等作物或某阶段浇水较少后 , 会引起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 。 土壤盐分含量高还有可能是在种植如小菖兰等收获晚的作物后引起 。 因此 , 建议在种植前或刚种植后不适合大量使用合成肥料 。 为此 , 至少在开始种植6周前做一次土壤抽样调查 , 这样可以得到土壤中各种盐含量的数值 。
土壤样本中以下各元素勿必不能超过所推荐的水平:
全盐(导电值)1.0-1.5毫摩尔25℃土壤中
氯盐(食用盐)1.5-2.0毫当量
钾盐0.8-1.5毫当量
氮盐1.0-2.0毫当量
镁盐2.0毫当量
磷盐每升不超过5.0毫克
灌溉水的电解电导水平一定不能超过0.5毫西门子/厘米 。 在温室中使用氯盐浓度不超过50毫克/升;在露地中使用氯盐浓度则不能超过450毫克/升 。 如果灌溉水不能达到标准 , 则不能进行鸢尾草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