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传说有哪些( 四 )


历史
庐山山水文化 , 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 , 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 庐山的自然 , 是诗化的自然 , 亦是“人化”的自然 。 自东晋以来 , 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 , 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 , 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 , 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 , 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 , 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 唐代诗人李白 , 五次游历庐山 , 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 , 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 , 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 ,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 。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 流传广泛 , 影响深远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
文化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 名胜古迹遍布 。 千百年来 , 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 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 , 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 , 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 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瑜鄱阳湖练兵点将之处周瑜点将台、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 , 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 , 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 , 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 , 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
宋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 , 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 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 , 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 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 , 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 , 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
宗教
庐山“道释同尊” 。 公元四世纪 , 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 , 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 , 开创中国化佛教 , 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 , 开创“顿悟说” 。 天师张道陵 , 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 , 在庐山建简寂观 , 编撰藏道经1200卷 , 奠定了“道藏”基础 , 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 。 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 , 庐山宗教兴盛 , 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 。 1942年 , 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 。 本世纪初 , 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 。 至今 , 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
38 20
庐山传说的故事 庐山(Mount. Lu)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 , 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 濒临鄱阳湖畔 , 雄峙长江南岸 , 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 山体呈椭圆形 , 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 , 宽约10公里 , 绵延的90余座山峰 , 犹如九叠屏风 , 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 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 , 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 。 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 , 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 历代题诗极多 , 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