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文化遗产名称有哪些( 四 )
1.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
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等 。
1、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 , 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 。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 , 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 , 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 发源于福建泉州 , 用泉州闽南语演唱 , 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 。 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 , 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
“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 , “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 , 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 。 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
南音起源于前秦 , 兴于唐 , 形成在宋 , 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 , 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 , 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 , 未随时代演进 , 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 , 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 。
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 , 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 , 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2006年5月20日 ,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泉州北管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 , 是广泛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传统民间丝竹音乐 , 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 , 所以统称为“泉州北管” 。
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 , 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 。 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 。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 2014年泉港区荣获国家“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 。
3、泉州拍胸舞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 , 是一种发源于福建泉州的传统舞蹈 , 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 。
尤其在泉州地方 , 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 , 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 , 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 , 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 , 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 。
“拍胸舞”成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典型 ,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
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 , 是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 。 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4、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 。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 , 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 , 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
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 , 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 , 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
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 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 。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 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 , 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 。
清末 , 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 , 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 , 打城戏又以新的面貌出现 , 梨园戏因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 班社日益减少 , 范围日渐缩小 , 连厦门的梨园戏也改唱歌仔戏 。 十九世纪40年代末 , 梨园戏已濒临消亡 。
推荐阅读
- 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中国七大神话故事
- 南京别称有哪些,南京别名有哪些
- 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 艾欧尼亚有哪些英雄,加里奥改动历史
- 十大未解之谜有哪些,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山西文化遗产有哪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个
-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有哪些历史故事写下来
- 中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故事有哪些经典的
- 江南指哪些地方,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