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二 )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 从表现形式上分为:1、内化素养2、外化素养 。 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的 。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 San Francisco 认为,职业素养的修炼需要经历以下七道关:印象关——初入职场形象管理;心态关——学生向社会人转变;道德关——职场安身立命之本;沟通关——打造职场“人气王”;专业关——“菜鸟”变“大虾”;诚信关——取得职场长期居住证;忠诚关——走进高层核心圈 。 通过七道关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 。 【意义】
简而言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 。 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 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 。 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 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
职业道德行为如何养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 。 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即自觉的行为 。
“培养”意为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应做到:
1.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的约定促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 凡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 例如学生证、干部证、文明监督岗的佩戴,遵守校纪、班纪、宿舍纪律等,在点点滴滴方面按照职高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 。
2.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资本,不好的习惯则是人的一生羁绊 。 每一位同学要从自我做起,从行为规范要求入手,从行为习惯训练抓起,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 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郭锦珠的《习惯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控制习惯,就会被习惯控制 。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也是我们中职学生更应该思考的 。 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自身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制约 。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克服人的动物层面中的"惯性"作用,如何来克服这些"惯性"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