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亡,在家怎么自尽( 四 )


如何研究死亡 不同年龄 , 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生”的状态是不同的 , 所以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也是不同的 , 因此没有所谓对死亡的“正确”态度 , 如果非得定一个正确的标准 , 那么“坦然”就是“正确” 。
如何才能“坦然”呢 , 说一句可能惹来争议的话:你觉得在“适当的时候”你“应该死” , 那就是“坦然”面对死亡 。 很多人自然会质疑: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乐观的面对生活 , 享受生活 , 怎么能认为自己应该死呢?请注意是“适当的时候” , 而不是“马上” 。
我认为 , 人生就像欣赏一部戏 , 如果你很投入的看戏 , 无论情节是喜是悲 , 你都会愿意继续看下去 , 而不希望戏剧马上收场 , 可是戏剧是不可能永远也演不完的 , 也许在你不断期待剧情的时候 , 希望戏剧永远也演不完(就如同你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打算的时候 , 希望永远也不死) 。 然而理性地思考一下 , 戏剧无限的发展下去 , 必定会味同嚼蜡 , 人生无限的发展下去 , 也会失去意义 。 所以戏剧应该有一个结尾 , 人生也应该有一个结局 。
人生同戏剧不同的是 , 你没有办法准确的判断你的“人生大戏”何时落幕 , 但通过努力 , 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它的长度(比如通过爱惜身体、通过注意安全 , 把它的长度大致的控制在几十年到一百年) , 但有很多意外情况你是不能预知的 。 因此只要你让生活变得充实 , 每天都不白过 , 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死亡降临 , 在死之前 , 你都欣赏到了一部好戏 。
但戏剧在伏笔的时候就落幕肯定不是完整的戏 , 人生也要有一个为剧情发展的“准备阶段” , 这个阶段当然最好不要死掉 , 但人完全可以在“准备阶段”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乐趣 , 在享受生活的时候 , 也可以不断为后面的“好戏”做准备 , 这样即使英年早逝也不留过多的遗憾 , 即使长命百岁 , 也会好戏迭出 。
人畏惧死亡的另一个种原因是:死亡意味着记忆结束 , 无论你前面的生活多么精彩 , 死了之后都不会留有任何回忆 , 既然无论生活好坏 , 最终都要忘记 , 为何还要追求幸福呢?这是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虚的原因 。 我认为 , 人生之路虽然只能走过一次 , 但路上可以留下脚印来引导后人 , 如果脚印留得很深 , 可以留下很长时间 。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感叹“都市的柏油路太硬 , 踩不出足迹”吧 。 所以要让自己留下一些脚印 , 就尽量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固化下来 。 君王将相可以留下宫殿或陵墓 , 贞洁烈女可留下贞节牌坊 , 但对于我们今人来说 , 这些不过就是一些供人游览的景致而已 。 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人的精神 。
说了这么多 , 也许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慨 , 可能不会对所有人都有用 , 但毕竟也是我自己想法的一种固化 , 就当它是我自己的“贞节牌坊”吧
怎样死亡! 脑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 。 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 ,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 , 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 , 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 , 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 , 是永久、不可逆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