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是怎么形成的,海浪跟月亮有关系吗( 三 )


海浪是怎么形成的? 站在海岸上极目望去 , 波涛汹涌的海浪总是垂直于海岸线迎面袭来 , 从来没有见过沿海岸线前进的海浪 , 这是为什么?
海面上的波浪在深海处传播的速度总是比浅海处的传播速度快 , 越是近海岸 , 海水越浅 , 波浪的速度越慢 。 若用虚线AB表示海岸附近深水域与浅水域的分界线 , 那么在深水域中 , 海浪在第1、2、3……、11秒走过的距离较大(因为速度快) , 因此 , 线条之间的间隔大;在浅水域中 , 同样花费1秒钟时间 , 海浪经过的距离短 , 表现为线条之间的间隔小 。 因此 , 在分界线处发生了海浪的波长和传播方向的改变 , 海浪的传播方向变得渐渐垂直于海岸线了 。 由于越靠近海岸的海水越浅 , 因此 , 海浪的速度也渐渐慢下来 , 这就使它的传播方向越来越垂直于海岸线 。 当我们站在海岸面向大海时 , 由于看到的海浪都是以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一排排袭来 , 我们就感到海浪是迎面而来的 。
在远离海岸的大海深处 , 海浪的行进方向取决于海风与海流的方向 , 并不一定朝观察者迎面而来 。

海浪怎么形成 海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 。 “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的说法都没有错 , 事实海上有风没风都会出现波浪 。 通常所磨拳擦掌海浪 , 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 。 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 。 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 ,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 , 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 。 广义上的海浪 , 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 , 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 。 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 ,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
海浪是海面起伏形状的传播 , 是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 , 作周期性振动 , 并向一定方向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波动 , 水质点的振动能形成动能 , 海浪起伏能产生势能 , 这两种能的累计数量是惊人的 。 在全球海洋中 , 仅风浪和涌浪的总能量相当于到达地球外侧太阳能量的一半 。 海浪的能量沿着海浪传播的方向滚滚向前 。 因而 , 海浪实际上又是能量的波形传播 。 海浪波动周期从零点几秒到数小时以上 , 波高从几毫米到几十米 , 波长从几毫米到数千千米 。
 风浪、涌浪和近岸波的波高几厘米到20余米 , 最大可达30米以上 。 风浪是海水受到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波动 , 可同时出现许多高低长短不同的波 , 波面较陡 , 波长较短 , 波峰附近常有浪花或片片泡沫 , 传播方向与风向一致 。 一般而言 , 状态相同的风作用于海面时间越长 , 海域范围越大 , 风浪就越强;当风浪达到充分成长状态时 , 便不再继续增大 。 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称为涌浪 。 根据波高大小 , 通常将风浪分为10个等级 , 将涌浪分为5个等级 。 0级无浪无涌 , 海面水平如镜;5级大浪、6级巨浪 , 对应4级大涌 , 波高2~6米;7级狂浪、8级狂涛、9级怒涛 , 对应5级巨涌 , 波高6.1米到10多米 。
 海洋波动是海水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 从海面到海洋内部 , 处处都存在着波动 。 大洋中如果海面宽广、风速大、风向稳定、吹刮时间长 , 海浪必定很强 , 如南北半球西风带的洋面上 , 常的浪涛滚滚;赤道无风带和南北半球副热带无风带海域 , 虽然水面开阔 , 但因风力微弱 , 风向不定 , 海浪一般都很小 。
海浪是怎样形成的? 海浪 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 。 广义上的海浪 , 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 , 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 。 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 ,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