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怎么算出来的,圆周率的白是什么意思( 二 )


先画出圆的内接六边形,然后将每段弧分割为二,做出一个内接正12边形,然后以此类推分割得约细,得到的多边形就越接近圆,直到求出了正3072边形的面积,才得到了令刘徽满意的圆周率3.1416 。
刘徽割圆术
200多年之后祖冲之也沿用了刘徽的算法,将圆周率的范围缩小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达到了小数点的后7位精度,这个记录在全世界保持了近一千年 。
随着数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摆脱繁琐的计算方式,利用无穷乘积,无穷级数等表达式计算π值 。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更是让圆周率计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19年3月14日,工程师爱玛在谷歌云平台的协助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
π其实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通常情况下有10位小数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的计算需要, 完全不必为了它的计算和背诵浪费时间 。

圆周率是怎样算出来的? 圆可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图形了,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圆周率,现在通常记为π,它是最重要的数学常数之一 。
关于π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古巴比伦人,它们认为π=3.125,而古埃及人使用π=3.1605 。 中国古籍里记载有“圆径一而周三”,即π=3,这也是《圣经》旧约中所记载的π值 。 在古印度耆那教的经典中,可以找到π≈3.1622的说法 。 这些早期的π值大体都是通过测量圆周长,再测量圆的直径,相除得到的估计值 。 由于在当时,圆周长无法准确测量出来,想要通过估算法得到精确的π值当然也不可能 。

圆周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半径为r的圆中,作一个内接正六边形 。 这时,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r,因此,正六边形的周长等于6r 。 如果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看作圆的周长的近似值,然后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看作为圆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这样得到的圆周率是3,显然这是不精确的 。
我们就得到了一种计算圆周率π的近似值的方法 。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是3.141024 。 继刘徽之后,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推求圆周率的研究方面,又有了重要发展 。 他计算的结果共得到两个数:一个是盈数(即过剩的近似值),为3.1415927;另一个是(nǜ)数(即不足的近似值),为3.1415926 。 圆周率的真值正好在盈两数之间 。 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一个是22/7(约等于3.14),称之为“约率”;另一个是355/113(约等于3.1415929),称之为“密率” 。 祖冲之求得的密率,比外国数学家求得这个值,至少要早一千年 。

2∕π=√2∕2*√(2+√2)∕2*√(2+√(2+√2))∕2……

π∕2=2*2*4*4*6*6*8*8……∕(1*3*3*3*4*5*5*7*7……)

π∕4=4arctg(1∕5)-arctg(1∕239)
(注:tgx=…………)

π=426880√10005∕(∑((6n)!*(545140134n+13591409))
∕((n!)*(3n)!*(-640320)^(3n)))
(0≤n→∞)
现代数学家计算圆周率大多采用此类公式,普通人是望尘莫及的 。
而中国圆周率公式的使用就简单多了,普通中学生使用常规计算工具就能
数学中的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圆周率是用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计算出来的 。
π是个无理数,即不可表达成两个整数之比,是由瑞士科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于1761年证明的 。 1882年,林德曼(Ferdinand von Lindemann)更证明了π是超越数,即π不可能是任何整系数多项式的根 。
圆周率的超越性否定了化圆为方这古老尺规作图问题的可能性,因所有尺规作图只能得出代数数,而超越数不是代数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