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轻微肇事逃逸只罚款不扣分( 二 )
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 , 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 , 为逃避事故责任 , 故意逃离事故现场 , 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 有两种情况 , 一是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 , 二是弃车逃逸 , 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 , 人逃离事故现场 。
3、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 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 。 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 , 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4、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 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 要立即停车、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 千万不要选择逃逸 , 逃过一时 , 是不能逃过一世的 , 最终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
扩展资料:
肇事逃逸责任认定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 首先 , 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 其次 , 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 , 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 , 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 , 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 , 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
2、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 , 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 。 构成该情节加重犯 , 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 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
3、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 , 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 , 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 , 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
4、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 , 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 , 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 最后 ,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 , 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 , 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
参考资料来源: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 , 是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 , 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 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的行为 。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履行上述法定义务 , 正确认定逃逸也应当围绕肇事者在肇事后是否履行了法定义务去考察 。 审判实践中 , 应当把握好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
一是主观要件 , 即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 包括为了逃避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 如果没有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离开事故现场 , 应当推定为逃避法律追究 。
二是客观要件 , 即在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前 , 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 。 以逃离事故现场为一般情形 。 这里的事故现场 , 不仅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现场 , 还包括与事故发生现场具有紧密联系的空间 , 如按警察指定等候处理的地点等 。 在认定是否属于逃离事故现场时 , 要特别注意逃逸行为与肇事行为在时空上的连贯性 。 履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设定的肇事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后逃跑 , 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
二、关于几种常见情形的认定和处理
肇事者被殴打或者面临被殴打的实际危险而逃离事故现场 , 然后立即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处理的 , 可以不认定为逃逸 。 此种情形需要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证据存在 , 才能采信被告人的辩解 。 逃离事故现场后具备报警条件不及时报警 , 具备投案条件而不及时投案的 , 应当认定为逃逸 。 如果是因为出了事故内心恐惧而逃离事故现场的 , 或者为了逃避酒精检测等而逃离事故现场的 , 均应认定为逃逸 。
推荐阅读
- 中通快递怎么收费,韵达快递多少钱怎么收费
- 气滞怎么调理,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 金沙酒怎么样,国台酒招商政策
- 地球怎么形成的,地球到底是怎么了?
- 怎么保存闪照,闪照已销毁怎么再次查看
- 光威鱼竿怎么样,神鲨和光威鱼竿哪个好点
- 裤带怎么系,腰带怎么系双环
- 脸上起包是怎么回事,脸上长包很硬也挤不出
- 浪琴怎么调日期,浪琴康卡斯调时间注意事项
- pe管怎么连接,pe管不热熔怎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