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艾叶的功效与作用:阴虚血热者慎用( 二 )


二、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
(1)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
(2)以小野艾叶烟熏 , 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 。 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 , 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3)野艾的水煎剂 , 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2、抗真菌作用 。 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 , 在15{bf}浓度时堇色毛癣菌 , 开始呈抑制 , 30{bf}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 , 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 曹红烈等亦证明艾叶的水浸剂(1:4) ,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 , 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同时 , 孙迅又测定艾叶烟熏法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于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
3、平喘作用 。
(1)艾叶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 , 也能对抗乙酰胆硷、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 。 艾叶油0.5ml/kg灌胃对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喷雾法致喘豚鼠有抑制作用 , 艾叶油2×10(-4)ml/kg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 , 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收缩 。 艾叶油加吐温-80制成的混悬液能抑制肺组织释放慢反应物质(SRS-A);具有直接拮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 , 并能抑制肺组织和气管平滑肌释放慢反应物质;豚鼠以艾叶油一次灌胃后 , 肺组织内慢反应物质含量降低不明显 。 1981年有人从艾叶平喘作用较强的中沸点油中分离得到二个平喘作用较强的单体 , 即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动物实验表明其平喘作用比艾叶油强 。 艾叶油中分离得的萜品烯醇-4240-300mg/kg灌胃或喷雾给药 , α-萜品烯醇80-120mg/kg灌胃 , 均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 , 另两成分反式香苇醇(TCMLIBanscarveol)与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显示有平喘作用 。 1{bf}α-萜品烯醇吸入 , 对组胺引发的豚鼠气喘有抑制作用 , 并可对抗卵白蛋白致敏、攻击引起的豚鼠肺机械功能的改变 。
(2)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
4、利胆作用 。 取艾叶油胶囊 , 用2{bf}叶温配成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μl) 。 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十二指肠注射给药 , 分别为艾叶油一组和二组 。 阳性对照组用去氢胆酸(DHC) , 每片0.25g , 配成20{bf}混悬液 , 0.3ml/100g , 十二脂肠给药 。 四氯化碳中毒组: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 , 中毒24小时作利胆实验 , 用艾叶油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 对照组用2{bf}吐温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 小白鼠分3组 , 艾叶油组 , 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 去氢胆酸组 , 5{bf}去氢胆酸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 生理盐水组 , 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 实验结果:艾叶油混悬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bf} , 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0.3ml/100g组使正常大鼠胆汁流最增加89{bf} , 与药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去氢胆酸组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83.2{bf};四氯化碳中毒组大鼠胆汁流量也有明显增加 , 与正常大鼠比 , 利胆作用减弱 , 维持时间短;2{bf}吐温对胆汁流量无明显影响 。 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 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bf}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