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二 )


1.3.2景观多样性原理 。 景观多样性表征不同景观间的差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间的比较 。 结构上表现为类型多样性(type diversity)、斑块多样性(patch diversity)和格局多样性(pattern diversity),功能上表现为干扰过程、养分循环速率、斑块稳定性和变化周期等 。 实际工作中常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景观多样性,而用得较多的是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
1.3.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关系 。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 。 一般来说,景观异质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保持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 反过来讲,景观多样性的保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 。
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2.1城市斑块
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其中的建筑物斑块及廊道占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产生了严重失衡的现象 。 因而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根据城市现状确定绿地斑块的最佳位置、最佳面积,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 。 同时设计中应放弃过于强调视觉差的景观设计,提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性,以本地种为主,实行乔、灌、藤、草相互配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绿地自然度,形成稳定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利于抵抗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体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的控制共生 。
在城市大园林规划中,我们应把城区内各种“生境岛”(城市内分散的园林相当于被城市海洋包围的“生境岛”)看作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岛屿地理学原理在城市“生境岛”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绿色廊道,形成城市园林网络,把自然引入城市,不仅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而且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迁移 。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能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和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所以小斑块是大斑块的补充,但不能取而代之,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廊道连接 。
2.2城市廊道
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 把廊道定义为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 在城市景观中,廊道既是各种流的通道(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都通过廊道穿梭于城市与外围腹地以及城市内各节点和斑块之间,维持整个城市的动态),又是造成景观破碎的原因和前提,同时还是决定城市景观轮廓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城市廊道的发展引导整个城市景观格局的发展 。 城市的廊道可分为3种:绿道、蓝道、灰道 。
【【园林】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绿道是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线状要素,如街道绿化带、环城防护林带、滨水河岸植被带等 。 绿色廊道的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兼顾观赏性和城市景观,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设计依据,保持自然的本底 。 绿色廊道要有一定的宽度,才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 一般而言,河岸植被带的宽度在30m以上时就能有效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道路绿化带宽度在60m宽时,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 蓝道主要是城市中各种河流、海岸等;灰道指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铁路等 。 灰道直接反映城市的外貌形象,也是构成城市风貌特色的基础 。 因此,不同道路应当体现不同品味与不同主题,如历史特色、文化连续性、现代化内涵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