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种植银耳的技术( 二 )


接种后的菌袋, 头4天室内保持温度28%, 不超过30℃为好, 5天起室温25℃较适 。 经过5天培育, 菌丝向穴口扩展, 此时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 发现杂菌污染种穴时, 用福尔马林注射杀灭 。 菌袋在室内的排列, 开头按每4-5袋井字形重叠成堆, 使其增加袋温, 加快菌丝发育 。 第5天起应把袋子逐袋地排放于架床上, 以卧式顺排, 袋与袋间距1厘米左右 。 冬季温度不足, 可用煤炭火增温, 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 以免损害银耳菌丝 。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 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 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次, 每次30分钟, 若气温已达上述要求时, 可长时间开窗使气流新鲜 。
揭布通风:通过10天左右的培养, 袋内菌丝已向接种口的四周蔓延, 形成圆状 。 待菌丝长到直径10厘米, 即穴与穴的菌圈形成连接时, 要把胶带掀起黄豆粒大小圆形孔隙, 让氧气透进料内, 加快菌丝生长发育, 但在揭口之前, 应先用敌敌畏农药轻度喷雾袋面及空间 。 胶带揭后12小时, 要以清水喷雾, 每天3-4次, 但不要直接喷到穴内, 并结合通风 。 经过4天后, 穴中逐渐出现突起的白色绒毛状菌丝团, 俗称“白毛团”, 此时室内温度20-23℃为宜, 相对湿度为80%-85% 。 随着菌丝生理成熟, 白毛团上出现浅黄色水珠(菌丝新陈代谢的分泌物), 此时可把袋子朝穴口倾斜, 让黄水流出穴外, 室温调到25℃, 使黄水收缩 。 一般接种后15-16天, 穴内逐渐出现白色碎米状的幼耳时, 就要把胶带全部撕开去掉, 并在各个菌袋上面覆盖整张报纸, 并喷水于纸上, 保持湿润 。
六、出耳管理 。
银耳由原基分化为子实体, 一般在18天左右 。 出耳期管理的具体办法是:
1、扩穴增氧:用刀片沿着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大约1厘米左右, 扩大穴口, 增加袋内的氧气 。
2、喷水加湿:出耳阶段每天喷水1-2次于所盖报纸上, 经常保持报纸湿润为适, 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时, 为避免烂耳, 应把覆盖的报纸取下, 放在阳光下曝晒一天, 再收回使用, 每隔3-5天都应进行一次, 每次取下报纸应隔12小时, 让子实体接触氧气, 然后再覆盖, 继续喷水保湿 。 幼耳阶段喷水多, 天气阴湿应少喷, 多通风;子实体生长中期, 吸水量较多, 天气晴而干燥, 应多喷少通风 。
3、注意通风:银耳子实体长到24-29天是生活力最强阶段, 袋温较高, 若室温超过27℃以上, 应整天打开门窗, 长时间通风, 并配合喷水管理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 。
4、停喷待收:接种后30天左右时, 子实体已长到12厘米左右, 应停止向报纸喷水, 防止耳片过湿霉烂 。 停湿5-7天后, 耳片增厚, 转入采收期 。
5、采收加工:银耳从接种到采收, 全过程一般35-40天, 但收成时遇阴雨天, 可延长5天收割 。 成熟的银耳, 白漂晶莹, 形似牡丹, 大如玉碗, 耳片伸展, 具有弹性, 通常每朵直径达到15-20厘米, 鲜重可达150-200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