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阑尾炎怎么引起的,男性阑尾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 )


病因
阑尾一端与盲肠相通 , 长约6~8cm , 管腔狭小,仅0.5cm左右 。 阑尾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 这就构成阑尾极易发炎的解剖基础 。 这种解剖特点 , 也容易使阑尾发生梗阻 , 约70%的病人可发现阑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 , 诸如粪块、粪石(即长时间停留的粪块与阑尾分泌物混合凝聚 , 并可有钙质等矿物质沉积而成)、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如蛔虫和蛲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 。 急性阑尾炎的炎症消退后 , 可以在阑尾形成瘢痕性狭窄 , 容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 由于阑尾壁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 , 炎性反应严重 , 更促使梗阻的发生 。 阑尾腔内平时有大量肠道细菌存在,当有梗阻时,梗阻远端的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的血循环受到影响,粘膜的损害为细菌侵入造成条件 , 有时阑尾腔内的粪块、食物残块、寄生虫、异物等虽然并未造成梗阻 , 但能使阑尾粘膜受到机械性损伤 , 也便于细菌侵入 。 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使阑尾壁内的肌肉发生痉挛 , 影响阑尾的排空甚至影响阑尾壁的血循环 , 也是发炎的原因 。 细菌可经血循环侵入阑尾引起发炎 , 属于血源性感染 。
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 , 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 , 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 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 , 浆膜有少量渗出 。 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 , 称为单纯性阑尾炎 , 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 , 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 , 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 , 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 。 局部并有明显触痛 , 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 。 在右下腹部 , 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 , 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 。 若病情继续发展 , 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 , 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 , 粘膜有溃疡及坏死 , 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 , 腔内充满脓性液体 , 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 此时全身症状较重 , 右下腹疼痛明显 。 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 , 若有梗阻 , 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 , 呈紫黑色 , 常在此处发生穿孔 , 称为坏疽性阑尾炎 , 一般均合并限局性腹膜炎 , 此时除压痛外 , 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 。 体温多超过38.5℃以上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 。 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 , 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 , 无肠内容物 , 加之有大网膜包裹 , 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 , 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

诊断
[编辑本段]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上腹部和脐部周围疼痛 , 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到右下腹 , 并在右下腹有显著的触痛 , 一般诊断不难 , 但仍存在20%左右的误诊率 。 误诊的原因除了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上的问题外 , 还有两个主要原因:①一些急性阑尾炎的表现不典型 。 由于阑尾位置不正常 , 如高位阑尾炎易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 , 后位阑尾炎腹部体征较轻 , 盆腔位阑尾炎可出现腹泻症状;或者由于阑尾炎的发病较特殊 , 若阑尾突被异物堵塞或发生扭转 , 腹痛一开始就位于右下腹 , 无明显转移过程 , 且为阵发性 , 腹部体征不明显 , 很像是泌尿系结石或肠痉挛 。 此外 , 也存在病人的个体因素:病人的神经类型和疼痛阈以及胃肠道反应各有不同 , 老年人反应差 , 症状和体征常不能反映急性阑尾炎的实际严重程度;小儿阑尾相对体积大 , 就诊较晚 , 病史也难以询问清楚;孕妇的阑尾向上、向外或向后移位 , 又有子宫增大 , 腹部体检也与一般人不同 。 ②一些其他急腹症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 , 如回肠末端憩室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以及某些妇科疾患如急性附件炎、卵巢滤泡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 。 较小的溃疡病穿孔 , 穿孔很快封闭 , 少量十二指肠内容物流至右下腹部 , 也可以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 而上腹部压痛不明显 。 有些内科疾患如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 , 腹型紫瘢等也有类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