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 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 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
范例: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 , 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 ”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 , 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 , 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 , 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 , 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 , 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 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 。 清晨 , 或傍晚 , 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 , 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 , 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 , 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 , 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 , 骑上一辆自行车 , 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 , 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 ,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 我的自由意识 , 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
(二)、 分析鉴赏 , 体会意境
文章插图
第1节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 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 。 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 , 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 。 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 , 那才真是寸寸黄金 。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 , 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 , 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 , 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 , 竟在招手之间 , 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 ”轻轻的来 , 轻轻的走 , 又轻轻的告别 , 即使那挥手的招呼 , 也没有一点点喧哗 , 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 , 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 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 第2节至第6节 , 通过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 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 , 抒发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
第二~四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 彩虹似的梦 。 ”披着夕照的金柳 , 软泥上的青荇 , 树荫下的水潭 , 一一映入眼底 。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 使无生命的景语 , 化作有生命的活物 , 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 , 被浮藻揉碎之后 , 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 , 诗人如庄周梦蝶 , 物我两忘 , 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 , 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 , 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 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
“招摇”:常含贬义 , 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 。 用“逍遥”写水草 , 显现出无拘无束 , 自由自在的情态 。 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 , 本是写人之词 , 用来写水草 , 又更显生动、形象 。
推荐阅读
- 老山界教案
- 历史地理知识|风在哪里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大班PPT
- 学习知识|活动反思怎么写,教案中的活动反思怎么写
- 历史地理知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 学习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怎么写,英语教案中过程与方法怎么写
-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分数的意义教案
- 奥尔夫音乐教案
- 沙滩上的童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