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怎么算,天干地支的推算与运用( 四 )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天干地支怎么计算?多少一个周期?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 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 , 天干共十个 , 因此又称为“十天干” , 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 , 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 , 排列起来 , 天干在前 , 地支在后 , 天干由甲起 , 地支由子起 , 阳干对阳支 , 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 , 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 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 , 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 。 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 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 , 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 。 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 , 六十个干后 , 又从头算起 , 周而复始 , 循环不息 。 由甲子开始 , 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 称为干支纪年法 。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 , 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 , 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 , 共六十甲子 , 刚好五年 。
日:由甲子日开始 , 按顺序先后排列 , 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
时:由甲子时开始 , 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 , 每天十二个时辰 。
请问怎么算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 , 简称“干支”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 组成了干支纪法 。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 ,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 , 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 天干地支 天干?7?4 甲 ?7?4 乙 ?7?4 丙 ?7?4 丁 ?7?4 戊 ?7?4 己 ?7?4 庚 ?7?4 辛 ?7?4 壬 ?7?4 癸 地支?7?4 子 ?7?4 丑 ?7?4 寅 ?7?4 卯 ?7?4 辰 ?7?4 巳 ?7?4 午 ?7?4 未 ?7?4 申 ?7?4 酉 ?7?4 戌 ?7?4 亥 六十甲子?7?4 甲子 ?7?4 乙丑 ?7?4 丙寅 ?7?4 丁卯 ?7?4 戊辰 ?7?4 己巳 ?7?4 庚午 ?7?4 辛未 ?7?4 壬申 ?7?4 癸酉 ?7?4 甲戌 ?7?4 乙亥 ?7?4 丙子 ?7?4 丁丑 ?7?4 戊寅 ?7?4 己卯 ?7?4 庚辰 ?7?4 辛巳 ?7?4 壬午 ?7?4 癸未 ?7?4 甲申 ?7?4 乙酉 ?7?4 丙戌 ?7?4 丁亥 ?7?4 戊子 ?7?4 己丑 ?7?4 庚寅 ?7?4 辛卯 ?7?4 壬辰 ?7?4 癸巳 ?7?4 甲午 ?7?4 乙未 ?7?4 丙申 ?7?4 丁酉 ?7?4 戊戌 ?7?4 己亥 ?7?4 庚子 ?7?4 辛丑 ?7?4 壬寅 ?7?4 癸卯 ?7?4 甲辰 ?7?4 乙巳 ?7?4 丙午 ?7?4 丁未 ?7?4 戊申 ?7?4 己酉 ?7?4 庚戌 ?7?4 辛亥 ?7?4 壬子 ?7?4 癸丑 ?7?4 甲寅 ?7?4 乙卯 ?7?4 丙辰 ?7?4 丁巳 ?7?4 戊午 ?7?4 己未 ?7?4 庚申 ?7?4 辛酉 ?7?4 壬戌 ?7?4 癸亥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 , 天干共十个字 , 因此又称为“十天干” , 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 , 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 , 排列起来 , 天干在前 , 地支在后 , 天干由甲起 , 地支由子起 , 阳干对阳支 , 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 , 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 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 中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 , 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 。 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 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 , 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 。 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 , 六十个干后 , 又从头算起 , 周而复始 , 循环不息 。 由甲子开始 , 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 称为干支纪年法 。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 , 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 , 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 , 共六十甲子 , 刚好五年 。 日:由甲子日开始 , 按顺序先后排列 , 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 时:由甲子时开始 , 但记时的天干固定不变 , 每天十二个时辰 。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 , 北方;亥(猪)属阴水 , 北方 。 寅(虎)属阳木 , 东方;卯(兔)属阴木 , 东方 。 巳(蛇)属阴火 , 南方;午(马)属阳火 , 南方 。 申(猴)属阳金 , 西方;酉(鸡)属阴金 , 西方 。 辰(龙)、戌(犬)属阳土 , 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 , 中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