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兰亭序是谁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是谁写的( 八 )


编辑本段千古名篇《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 , 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兰亭记》 。
原文
永和九年 , 岁在癸丑 , 暮春之初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 , 少长 王羲之全身像
[4]咸集 。 此地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一觞一咏 ,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 , 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之外 。 虽趣舍万殊 , 静躁不同 , 当其欣于所遇 , 暂得于己 , 怏然自足 , 曾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 , 情随事迁 , 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 , 俯仰之间 , 已为陈迹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若合一契 , 未尝不临文嗟悼 , 不能喻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视今 , 亦犹今之视昔 。 悲夫!故列叙时人 , 录其所述 , 虽世殊事异 , 所以兴怀 , 其致一也 。 后之览者 , 亦将有感于斯文 。
译文
怀禅微刻《兰亭集序》
[5] 永和九年 , 岁星在癸丑 , 三月初三日 , 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 举行祓禊活动 。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 , 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 这里有高峻的山岭 , 茂盛的树林 , 修长的竹子 。 还有澄清的急流 , 在左右映衬环绕 , 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 , 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 , 但边喝酒边赋诗 , 也足够畅叙衷情 。 这一天 , 天色晴朗 , 空气清新 , 和风温暖 。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 , 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 , 藉此放眼观赏 , 开畅胸怀 , 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 , 确实是欢乐的 。 人与人的相处 , 时间很短暂 。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 , 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 , 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 , 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 , 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 , 被自己暂取得 , 就自满起来 , 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 , 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 , 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 从前所喜欢的 , 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 , 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 。 何况寿命长短 , 跟着自然界变化 , 终究要走向结束 。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 。 ”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 , 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 , 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 , 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 。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 , 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 。 后来的人看现在 , 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 , 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 , 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 。 虽然时代不同 , 事情也两样 , 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 , 那情景还是一样的 。 后代阅读的人 , 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
流传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之宝 , 并代代相传 , 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 可是 , 智永不知何故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 , 身后自然没有子嗣 , 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 到了唐朝初年 , 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 , 经常临习 , 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 , 多次重金悬赏索求 , 但一直没有结果 。 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永欣寺(即现在的云门寺)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 , 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的传奇故事 , 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 。 这一段故事 , 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