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感是掤劲产生的源泉 如何练好太极拳收势( 二 )


6、互逆性 。 球体感的转换和变化还应该是有规律的 。 双手由上升转为下按时 , 球体感应从上方变为下方;双手从左捋变为右捋时 , 球体感应从左方变为右方;双手合抱时 , 有一个球体在中间 , 双手外分时 , 中间由一个大球变成两边的两个小球;含胸时胸前有一个球 , 开胸时这个球从前面变到了后面 。 我们把这些称为球体感的互逆性 。
四、如何练出球体感
1、梢节领劲、两头卷屈
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太极拳训练的总纲 。 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这里是区别古人太极拳论中“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的梢节概念) 。 两头卷屈产生了球体感必须的曲线弧度 , 梢节领劲尤其重要 , 否则 , 即使两臂外形上如抱球 , 也会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 , 也不会形成稳固的支撑力 。 因此 , 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形成球体感的必要条件 。
2、五弓齐备
太极拳要形成球体感 , 双臂、双腿、胸脊不能完全挺直 , 传统意义上的五张弓必须永远存在 , 如果任何一张弓发生形变 , 球体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 太极拳的攻防技击中讲究黏点的变化 , 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化、打、拿、摔等技巧的运用常常是在滚动中完成的 。 身体的球体感在任何时候都要屈蓄有余、进退有度、收发自如 。 两腿间也只有在具备球体感的情下 , 才能松胯圆裆、重心稳固、虚实变化灵活 。
3、内撑外抱
两臂、两腿之间形成球体感的无形之球是实心球 , 在任何外力下都不能变形 。 这种无形的球在你的双臂、两腿间有一种强烈的外撑力 , 越用力抱它 , 它的外撑力越大;要保持这种球体感在怀中和胯下的存在 , 就要用双臂和两腿来用力地合抱它 , 这就是所谓的内撑外抱 , 它可以使拳架看起来宽阔博大、中正圆润 。
4、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 有了螺旋缠丝 , 力就有了方向 , 就不会漂浮 , 肢体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强烈的外撑力 , 球体感才能存在 。 这个球体的旋转永远是立体的 , 是六个方向的 。 螺旋缠丝可以使攻击部位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 , 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猎枪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 , 这也是太及拳的劲力区别于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
5、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们的旋转 。 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 丝戏较这腰部的旋转就可以称作自转 。 公转加自转是一种自身协调 , 公转与自转相结合能保证你周身球体感的稳定外抱的长度和力度 。 另一方面 , 如果只有自转没有公转 , 周身的球体感就会丢失了 。 总之 , 要保持周身的球体感 , 公转加自转是必不可少的 。
6、节节贯穿
球体感的产生对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比如上肢要两手领劲、两肘定位、两肩放松;两手之间的开合必然要带动两肘、两肩之间的开合 , 但两手之间的开合绝不能用两肘、两肩的开合来催动和代替 。 也就是说 , 手要先走 , 肘可随之(保持曲度) , 肩可伸展策应(腋下夹角基本不变) 。 这时 , 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是同时在作旋转和伸展的运动 , 这就叫“节节贯穿” 。 不能大臂一抡 , 肘、手僵直 。 大臂伸直了 , 球体感也就消失了 。 节节贯通是在转节换势时自然保持球体感存在与转换的必要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