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接地气、放静电、身健康 二水平时调控身躯的方法与步骤( 三 )


3、中轴的平整移动:
中轴的概念,常常容易被误解 。 重心的概念与中轴是有区别的 。 古人其实不习惯讲重心的 。 重心是西方物理学的概念 。 譬如一扇门,门的重心应该是整扇门中间的那一中心线与地面接触点上 。 而门的中轴就不同 。 门的中轴,可以装在门的左边,也可以装在门的右边 。 或者干脆象旋转门一样,门轴是在中心线上 。 门轴在中心线上,“中轴”就与“重心”合一了 。 门轴在左右向时,就与门的重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
太极拳运动,要求中轴可以前后左右平整的运动,目的是练到两脚虚实分明 。
4、胯不动转腰:
中轴能前后左右平整移动之后,身体就可以以腰胯为界,分作上下两半,就像一个球体,上下两半球像是瓶盖与瓶子,上半运动时,下半不动 。 相对来看,上下两半球就成反向运动了 。 就身体而言,腰以上是一部分,胯以下是另一部分 。 人体在左右向转动时,其实是转动腰以上的这半个球体,胯以下的半个球体,尽量要固定住 。 就像是古时候的磨盘,两个盘重叠着,转动上面这个石盘时,下面的石盘是不动的 。 这样的运动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双手随着腰左右向的运转后,与下盘胯以下相对固定后,与胯以下的双脚构成了反向的作用力 。 就像是杠杆原理中,动力臂、作用臂与支点这三者关系一样 。 太极拳左右向的运动方式,都要注意腰胯的分离 。 这种胯不动转腰,老辈有称之为“扭脊”的 。

第三步基本功:规矩与法度
在拳架中,几个层次的运动是一种有机的组合 。 初次调控阴阳球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力不从心的现象,身形、手脚不听大脑的调控,这叫“妄动” 。 懂得身躯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的的规矩和法度,动必有方,太极拳就能“以小搏大” 。 太极拳运动中的规矩与法度,主要有:肢体局部的定位、主被动关系、腰胯分离、劲路的方向与运行轨迹、手与身躯之间构成的角度变化等 。 这些规矩与法度,都是为了满足太极拳武技内涵中的力学原理和心理学因数 。

太极拳是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通过调控自身的身心,能够影响对方的身心 。 明确了太极拳的这一定位,就不会有好胜斗狠之心了 。 而是通过自身的修为,来达到影响你周边人的,甚至能够改善周边这群人的身体状况,全身心的去享受太极拳所带来的愉悦 。 这样,太极拳的造诣就会提高到一个层面,最终让我们进阶到一种“太极式”的生活状态 。
【练太极、接地气、放静电、身健康 二水平时调控身躯的方法与步骤】
太极理论认为: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一升一降,太极相生 。 遵循天人合一之理,打拳时要求虚领顶劲,百会冲天,上接阳气;气沉丹田,涌泉入地,下接阴气,使人体内部的阴阳与外部环境的阴阳平衡协调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认为人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只有保持阴气充盈平和,阳气固密秘守,生命活动才会旺盛,身体才能健康无病 。 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 。 大地是阴气的矿藏,经常赤足踏土地,可使地之阴气通过涌泉穴升入体内,从而起到养阴的作用 。
前苏联的米库林院士曾提出过“土地接触”抗衰老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大气中有一个携带阳电的电离层,而地球带有阴电,一切地球生物都在这个电场中生存,并适应了这个电场(这与我国古人的“天阳地阴”、“天人合一”的说法如出一辙) 。 现代生活环境使人体与大地逐渐隔离,导致人体积累起过多的静电,人们长期处在这种电量失衡状态下就容易生病并加速衰老 。 如果经常将自己的身体与大地接触,把静电释放入大地,就能够起到保健和抗衰老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