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 这天清晨, 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 聚集在一起, 白天饮酒庆贺, 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 。 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 高举火把游行 。 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 “火把节”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 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
?
火把节
酥油灯节
酥油灯节也叫酥油花灯节、花灯节 。 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日, 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 。 人们白天会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 入夜后则满街搭起各种花架, 最高的有近十米, 低的也有五六米, 上面放着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象, 人们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 。 花架下, 人们赏花观灯, 载歌载舞, 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 在这一天, 所有的藏民都会吃土巴(猫耳朵), 然后点燃酥油灯 。 今天也在异地的北京过了燃灯节, 都约在党校东门的双月楼, 自己做土巴吃;加起来共有22个人, 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时间 。 期间, 有的人和面, 有的人催促师父烧水, 有人开始做起猫耳朵 。 自己动手制作的土巴, 虽然没有办法与家里的比, 但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都吃得很开心, 玩的很开心 。 愿所有的朋友:恰瓦朗卓勇巴修 。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 。 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 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 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 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 。 该节日形成初期, 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 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 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 。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 。 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 。 那一天, 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 。 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 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 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 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 。 然后, 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 让畜群在烟上通过, 祈求新的一年里, 牲畜膘肥体壮, 迅速繁殖 。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 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 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 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 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 。 做这种饭时, 不再宰牲畜 。 从当天午时更起, 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 。 到日落更以后, 每户请客吃饭, 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 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 “诺鲁孜”节过后, 在农村, 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
?
瑶族达努节
瑶族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 。 这一天, 人人华服艳装, 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互庆丰收 。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 。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偷食 。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 终于获得了丰收 。 为了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 并祝瑶家年年丰收, 人畜两旺 。 从而形成了“祖娘节”, 又叫“达努节” 。
推荐阅读
- 体温计要量多久,36.8度但是跟发烧的感觉一样
- 哪些动物冬眠,青蛙需要冬眠的动物
- 如何投稿,如何进行投稿
- 如何交朋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文
- 怎么让腿变长,腰长腿短的女人恶心
- 什么是强直性腰椎炎?强直性腰椎炎的症状有哪些?
- 怎么给男生口,男生主动吃我的小兔兔
- 二十一世纪的宫本武藏功夫与自我防卫 一种古老的琉球功夫
- 李小龙二节棍实战攻击法 手锤的防身技击
- 泰国螳螂功夫 哈甘那自卫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