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鲼怎么读,斑点鹞鲼怎么读( 二 )


奋 , 汉语常用字 , 读作是fèn , 最早见于金文 。 其本义是鸟张开并振动翅膀 。 鼓翼飞翔是要用力的 , 由此而又派生出“振作”、“鼓劲”、“发扬” 、“兴起” 、“努力”、“奋斗”等引申义来 。
3、愤
形声 。 从心 , 从贲(bēn) , 贲亦声 。 “心”表示“情感” , “贲”意为“冲” 。 “心”与“贲”联合起来表示“憋闷情感的冲出” 。 本义:憋闷情感的宣泄

鹞鲼念什么 蝠鲼的读音:fú fèn
一、蝠的读音:fú
二、汉字释义:
哺乳动物 , 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 。 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 , 夜间在空中飞 , 捕食蚊蛾等 。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虫
五、相关词组:
蝙蝠、蝠蛇、血蝠、蝙蝠衫、蝙蝠怪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
二、词语释义:
1、蝙蝠
哺乳动物 , 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 。 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 , 夜间在空中飞 , 捕食蚊蛾等 。
2、蝠蛇
即蝮蛇 。
3、血蝠
吸血的蝙蝠 , 后也译作吸血鬼 。
4、蝙蝠衫
一种袖口小、腋下部位特大的上衣 。
5、蝙蝠怪
长着巨大的翅膀和锋利的爪子的古代恶魔 。

鸢鲼怎么读 鸢鲼的读音:yuān fèn 。

鸢鲼(学名:Myliobatis tobijei) , 为鲼科、鲼属 。 眼椭圆形 , 上侧位 。 喷水孔上侧位 , 近斜方形 , 上缘向外扩展 , 盖于孔上 , 尾细长如鞭 , 尾长约为体盘长的2倍 , 分布于中国 , 日本 , 朝鲜沿海 。

望采纳~
蝠鲼怎么读 鹞鲼的拼音:yào fèn

鹞鲼(Aetobatus Blainville, 1816)是鲼形目鲼科的一属鱼类 。

1、纳氏鹞鲼

学名:Aetobatus narinari (Euphrasen, 1790) , 鲼科鳐鲼属的一种鱼类 。 纳氏鹞鲼正式命名在1790年 。 它们是拥有不同形态的复杂物种 , 但比那些广泛而单一分布的物种有更多的限定范围 , 由于体型结构的复杂性 , 科学界仍在跟踪观察 。 成年纳氏鹞鲼不包括尾部 , 一般长度为1.8米 , 最长可达3.3米 , 计入尾部 , 最长可达5.5米 。 最大体盘宽3米 。 最大重量230公斤 。 其模式种产地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 。

2、无斑鹞鲼

体盘宽大 , 宽比长约大1.5倍 , 约等于全长1/3 。 尾细小如鞭 。 吻短 , 三角形 , 前端尖突 。 眼中大 , 上侧位 , 眼间隔宽平 。 喷水孔中大 , 上侧位 。 鼻孔横列 , 前鼻瓣宽大 , 连合为口盖 , 盖于口隅 。 具鼻口沟 。 口中大 , 平横 , 口宽约等于口前吻长1/2 。 上下唇皱褶密具粒状突 。 口底乳突细小 , 1行 , 15—16个 , 排成弧形 。 齿平扁宽大 , 上下颌齿各1纵行 。 鳃孔5个 , 狭小 。 胸鳍前部分化为吻鳍 , 在头侧分离 , 左右吻鳍合成一单叶 。 胸鳍前缘斜直 , 后缘凹入 , 前角钝尖 。 腹鳍长方形 。 背鳍小 , 1个 , 起点后于腹鳍基点 。 无尾鳍 。 体光滑 。

3、斑点鹞鲼

(学名:Aetobatus narinari)是鹞鲼科、鹞鲼属的一种鱼类 。 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2倍;前缘微凸 , 后缘凹入 。 吻较短 , 弧形 , 前端钝圆 , 向头前下斜 , 突出于腹面上 , 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8-1/7(幼体吻较短) 。 眼圆形 , 侧位 , 稍突起;眼径约与喷水孔径相等 。 喷水孔背位 , 位于眼后 。 口中大 , 平横 , 口宽小于口前吻长 。 鳍脚粗扁 , 后端圆锥形 。 背鳍1个 , 小型;起点距腹鳍终点比其基底长稍小 , 后端比腹鳍后端前许多 。 尾细长 , 约为体盘长之4倍;尾刺1个 。 体光滑 , 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 , 胸鳍、腹鳍和背鳍上具白色或蓝色斑点 , 吻上和头上纯褐色无斑点;腹面白色 , 胸鳍和腹鳍后缘暗褐色;尾鳍具暗褐色和浅色条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