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腿部血栓如何治疗,溶血栓十大中成药( 三 )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反应比较轻微,至多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轻度升高 。 本病有复发倾向,复发的病变可能发生于原来的静脉或其他的静脉,受累区域显示有慢性炎症征象 。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达隐、股静脉汇合处,有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
(六)诊断标准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 。 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
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 。 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 。
2、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
(一)病因病理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学说,但尚无一个学说被普遍接受 。 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变静脉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养出细菌,也有提出与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 目前从临床上看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 。 且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 。 原发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最密切的关系 。 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
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
(二)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所致 。 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
(三)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
见 。 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 。 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 。 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 。 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
(四)诊断标准: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和游走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 。
腿部血栓能治愈吗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下肢静脉血栓,应注意排除寄生虫感染可能 。 腿肿考虑为血栓所致血液回流不畅 。 建议予华法林、地奥司明、弹性酶肠溶片口服对症处理,同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排除寄生虫感染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