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养花蛤( 三 )


3、养成管理 ①水温水质监测 做好水温水质监测工作,每天早(6:00)和中午(14:00)测量水温,并且观察水色 。 日常以蓄水为主视水质换水,池内的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溶解氧要达到4mg/l以上,水色应以保持较理想的黄绿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20-40CM 。
3.在家里养花蛤要什么设备(一)养殖场的选择条件 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
(二)整埕播苗 1.播苗季节: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 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 。
2.整埕:整埕工作,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 。 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 。
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 。 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 。
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 。 最后,在播苗之前一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
3.播苗方法: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 (1)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 。
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 。 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 。
白苗因个小体轻,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故多选用此法播苗 。 (2)湿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 。
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 用湿播方法,增加了播苗时间,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但播撒较不均匀 。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 。 4.播苗密度: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 。 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 。
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表19-6):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 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 。
4.请问养花蛤的最合适盐度是多少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 。
养殖花蛤的环境
1. 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 。 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 。 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 。 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
2. 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 。 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 。 但若海水被严重污染,**毫克/升以下达10天左右,就会导致蛤仔死亡 。
3. 耐干旱能力: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表1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