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和田玉怎样鉴别,和田玉内有明显的分层( 八 )



和阗玉介绍

和田玉,是我国软玉的代表,开发利用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 。 产于我国的新疆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带 。 在绵延800至1100公里的山上,分布着20余个矿床点,资源比较丰富 。 和田玉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岩组成,属于低铁富镁的矿物 。 其摩氏硬度6—6.5,坚韧而有韧性,折光率为1.62 。 光泽度比其它玉类和叶腊石都高 。 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9—3.1克,放在手里有厚重感 。 和田玉分为子玉、山料和山流水料 。 颜色以白色为主,有纯白、月白、灰白色、青白色;也有青色、璧色、糖色、黑色及黄色等 。 以纯白色为上品,黑色的墨玉和黄色的玉也是比较稀少的 。 因其矿物质颗粒极细小而又成纤维状,与隐晶质微粒集合体组成,抛光后呈现出油脂光泽,当地人称之“油性很大” 。 特别是白色的子玉加工后像炼制好的羊脂肪,故称“羊脂玉”,系和田玉中的精品 。 制成的各种玉器看上去赏心悦目,摸起来有温润的感觉,在灯光下晶莹剔透 。

“子玉”是山上的原生矿随着雨雪水和山洪的冲刷,滚入玉龙喀什河(汉名白玉河)、喀什喀拉河等,经过数十年数百年至上千年的自然滚动和筛选,棱角磨圆,杂质挤掉,结构致密,形成了类似鹅卵石状的优质和田玉 。 这种因特殊的生成条件所决定的子玉兼纯白和油性的优点,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尚未发现,也是我国其它地方的玉种和矿物所不可比的 。

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从远古时就输入到内地 。 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种,因为没有真品传下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认为是和田玉的人比较多 。 因为书上有记载,和氏璧是块“璞玉”,璞玉是和田玉受风化、氧化后在玉表面生成的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

古人以玉比人,以人比玉 。 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温润如玉,洁白如玉”之美谈 。 清朝也是白玉最鼎盛的时期 。

有讲头的玉器

谈到和田玉就少不了说子冈牌 。 子冈是一个人的名字,姓陆名子冈,是明朝苏州人,他是个很好的玉雕师傅,喜欢在自己雕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子冈” 。 据载因为他的玉雕在当时比较有名,所以皇上就让他为自己作一把玉壶但是不能在上面留名,陆子冈说不留名字就不雕 。 皇上说那就是抗旨要被砍头 。 无奈陆子冈接了圣旨 。 玉壶做好以后,呈给皇上看 。 皇上很仔细地看了一边,发现上面没有落款,而且做工非常精细非常满意,就随身带着 。 有一次皇上一时兴起非要自己来冲洗这把壶,皇上在洗的时候,摸到里面有一处感觉不平有点磨手,就拿到阳光下仔细观看,觉得磨手的地方像是有字,再仔细一看发现里面确有“子冈”的落款 。 皇上特别生气,就把陆子冈宣了来以欺君之罪将其推出斩首 。 一个玉雕大师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

后来清朝有一个如意馆是专做玉雕的,其中里面子冈款的玉坠最多,也是人们为了纪念陆子冈 。

和田玉的“汉蝉”,它是来源于红山文化时期的器形 。 北方的女真满族老祖宗们盛行的“含蚕” 。 在满族数千年前的生活中,除游牧之外,蝉是唯一既能食用又能纺织的东西,可以说是衣食两全 。 故人死后,“在口中含蚕”,有保子孙丰衣足食之意 。

板指,是游牧民族驰马拉弓的专用品 。 这样可以保护手指不会受伤 。 也是满族先人的生活习惯 。 板指源于长白山周围的民族 。 后来到了清朝,板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权贵和身份的象征 。 在清朝的时候,白玉做成的扳指最多,有全素工的也有在扳指上雕刻上吉祥意义图案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