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黄州在哪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住在哪( 三 )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 惠州 , 儋州”黄州在哪里啊?黄泥坂 , 虽然不是苏东坡居住遗址 , 但它是苏东坡在临皋亭与东坡、雪堂之间的重要来往通道 。 黄泥坂是我们今天寻找临皋亭、东坡的路标 。 如果没有明弘治图 , 关于黄泥坂的标识 , 我们今天很难认定东坡、临皋亭的今址 。 不错 , 黄泥坂 , 本是一般的黄泥土坡 , 但它一旦有幸同名人结缘 , 因而为名人“点染” , 它就如同用茅草搭建的雪堂一样 , 理所当然地成为东坡文化遗存 。 何况苏东坡 , 对黄泥坂又情有独钟 , 他不仅仅“点染” , 而是“浓墨重彩”地歌之咏之 。 苏东坡把这段遍布卵石的黄泥之路 , 看成是他在政治上被摧残之后 , 在黄州又遇到了艰辛难走的道路折磨 。 苏东坡在《后赤壁赋》里也提到这条路:“是岁十月之望 , 步自雪堂 , 将归于临皋 , 二客从予 , 过黄泥之坂 。 ”从黄泥坂路标的指引和黄州当时地形、地貌 , 我们知道苏东坡的走向 , 是由北向南 , 从高处向低处走 , 回到临皋亭 。 我们又从地图上临皋亭的标识 , 很容易知道临皋亭的大概地理位置 。 苏东坡又在《黄泥坂词》里写道:“出临皋而东鹜兮 , 并丛祠而北转 , 走雪堂之陂陀兮 , 历黄泥之长坂 。 ”这是苏东坡从临皋亭出门 , 由南向北走 , 由下坡向上坡 , 到东坡的路线 。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点一线的遗址格局 , 南面是临皋亭 , 中间是黄泥坂 , 北面是东坡、雪堂 。 清光绪十年的地图上标识有:从六甲街到西湖止 , 是一带由北向南、北高南低走向的丘陵 , 结合我看到的地形、地貌 , 我认为黄泥坂的今址 , 就在八一路东端的一段坡路 。 东坡、雪堂则在黄州中学与黄冈日报社两山之间 。

有些外地专门研究苏东坡的专家学者 , 虽然没有亲自来黄州考查 , 但他们从文献资料上 , 对东坡雪堂等遗址的研究却很有见地 。 比如林语堂 , 对黄泥坂就有很精彩的评述: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的临皋亭两处住 。 每天两处往返 。 那不过是三分之一里的一段脏泥路 , 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 。 苏东坡日日横过黄泥坂 , 而后到达黄冈的东坡 , 他还写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 , 名之为《黄泥坂词》 。

台湾学者李一冰认为:“东坡在州治之东一百余步的山麓地方 。 ”他认为 , “这块荒地所在 , 原无地名 。 因在黄州城东门外 , 苏轼给这个乡野之地 , 命名为东坡 , 自称东坡居士 。 同时 , 苏轼又在东坡附近 , 距州门南向四百三十步的地方 , 寻得一块旧作养鹿场的高地 , 盖起了雪堂 。 ”

我认为以上各位先生说的东坡、雪堂、黄泥坂地址的大方向 , 绝对正确 。

苏东坡逝世后 ,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张文潜) , 他先后来黄州三次 , 在黄州住了七八年 , 应该说他对宋代黄州城情况 , 是相当熟悉的 。 他说当时黄州的宋城是:“黄名为州 , 而无城郭 。 西北江为固 , 其三隅略有垣壁 , 间为藩篱 。 ”有城 , 但很简陋 。 他有篇文章里提到:“入东门而右回兮” , 这里说的东门 , 就是宋城的东门 。 陆游来黄州时是“自州门而东” , 张耒是“入东门” , 他们互为印证 。 苏东坡《日日出东门》诗里的东门 , 也是这个东门 。 证明他是从东门出来 , 再到东坡 。

苏东坡在给王定国的信里写道:“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 , 买牛一具 , 躬耕其中” , 这里的“侧左”即住屋之左 , 就是临皋亭之左 , 系指城外东坡一带 。

苏东坡在《雪堂问》里写道:“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 , 什么是“东坡之胁”?就是指东坡山的半腰处 。 黄州城不管是宋城还是明城 , 都是北高而南低 , 城内南面都是小乳头山 , 怎有“东坡之胁”?这里说的“东坡之胁”就在黄州中学与黄冈报社两山之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