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种花养花的文章( 四 )


古人对于鲜花、花卉的需求 , 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现代人 , 光看前面两位小主头上 , 那绝不是三五朵能解决问题的 , 而是管窥一个时代完整庞大的产业链 , 况且 , 除了广大妇女同胞的衣饰需求 , 古人生活细致讲究 , 而花卉 , 是再好不过的调味 。
日常宴饮 , 杯盏碗碟之外 , 以四面鲜花瓶插 , 家中日常 , 芭蕉、桃、杏、松、竹、梅 , 缺一不可 。 《元氏掖庭记》写道:饮宴不常 , 名色亦异 , 碧桃盛开 , 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 。 红梅初发 , 携尊对酌 , 名曰“浇红之宴” 。 海棠谓之“暖妆” , 瑞香谓之“拨寒” , 牡丹谓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饮 , 名为“恋春” , 催花之设 , 名为“夺秀” , 其或缯楼幔阁 , 清暑回阳 , 佩兰采莲 , 则随其所事而名之也 。
桃花开了来一发 , 梅花开了来一发 , 海棠、瑞香、牡丹来了各来一发 , 连花谢了 , 没花可看了也要来一发 , 以鲜花为主题的趴体 , 名目繁多 , 何其香艳 。 从平民到士大夫再到皇家宫苑 , 全民热衷花卉事业 , 反倒衬得现代人过得粗糙 , 不年不节买盆花 , 老婆/老公总得翻个白眼儿 , 更别说“惜香”“恋春”啥的 。
5.写一篇两个小孩种花的文章我是种花兴趣爱好者 , 家里的花也不少 。 可想起第一次种花的经历 , 还真是可笑 。
那年 , 我才五岁 。 一天妈妈买来三盆花 , 分别是仙人掌、腊梅、文竹 。 看我围着花盆团团转 , 一副兴趣浓郁的样子 , 妈妈就把仙人掌、腊梅送给了我 , 叫我负责打理这两盘花 。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 可一会就犯愁了 , 该如何养花呢 。 我便偷偷观察妈妈怎么养花 。 我发现妈妈每三天给文竹浇一次水 , 每五天给文竹松一次土 。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 , 给它们浇水 , 没过一个月 , 仙人掌“面黄肌瘦” , 一身硬刺都变软了 。 我以为仙人掌得了什么病 , 便翻出一个小药丸 , 磨碎后撒在水里 , 想喂仙人掌 , 但找不到嘴 。 我去问妈妈 , 妈妈问清了前因后果 , 笑着说:“小战战 , 仙人掌没生病 , 只是你水浇多了 , 你把它放到阳台上多晒太阳就行了 。 ”我不信 , 结果仙人掌很快就烂死了 。
那盆腊梅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 我整整给它浇了五六个月的水 , 它也没开 , 眼看快要入冬了 , 要再不开花 , 一年可就到头了(当时 , 我并不知道腊梅是冬天开花的) , 怎么办呢?我左思右想 , 也没想出个 。 又过了几星期 , 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鸡壳是一种花肥 , 我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先缠着爸爸做一顿鸡蛋大餐 , 然后拿鸡蛋壳套在叶子上 。 对自己的“杰作”我暗暗得意 。 后来 , 妈妈来给文竹浇水时发现了 , 立即实施“抢救” , 但仍然有三片叶子枯死了 。 到了冬天 , 下了几场大雪 , 把腊梅压断了枝 , 我还去浇水 , 美其名曰:雪上加水 。 结果 , 这腊梅不仅没在冬天开出花 , 反而在冬天冻死了 。
养花真有趣 , 不过没经验最好先学点知识再养哦 , 否则养花不成反害花 , 多不好 。
6.养花的作文我家有一个不小的阳台 , 于是爸爸总爱在这里弄些花花草草 。 大概是受了爸爸的熏陶 , 我也喜欢上了养花 , 到现在发展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 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 能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 。
说起我养的第一种花 , 那就是水仙 。 那时我大概七八岁吧!那年冬天是很冷的 , 我和爸爸去花鸟市场买水仙的球茎 , 当时我认为爸爸买的那个大蒜似的东西是长不出来花的 , 是他上当受骗了 。 回家我才知道 , 原来那玩意儿是要经过特殊“处理”的 , 得除去那外面一层厚厚的棕色表皮 , 那绿绿的嫩芽便像一个个小绿精灵似的探出脑袋来了 。 我这才恍然大悟 。 于是便自告奋勇地要去挖土 , 把花栽上 。 爸爸听后笑得前仰后合 , 笑了很久才带着“泪花”告诉我 , 水仙是在水里长的 。 我这个“大老外”居然说把它种到土里 , 在爸爸面前闹了一个大笑话 。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 , 原来养花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 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养花经验 , 才能把花养好 。 于是我拜爸爸为师 , 开始了我的“养花之路” 。 有了这次教训 , 我不再莽撞行事了 , 也是自此之后 , 我的求知欲比以前更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