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 , 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 从此 , 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 , 勤奋练字 , 虚心学习 , 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 , 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 , 叫匡衡 ,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 , 为了读书 , 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 , 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 , 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 , 在大家的帮助下 , 小匡衡学有所成 。 在汉元帝的时候 。
6.名人故事(20字)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 , 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 , 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 , 鲁班门前掉大斧.
欧阳修晚年 , 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 , 加以修改 , 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 , 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 , 却怕后人笑.
有人问拉菲尔怎么能画出那么美丽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做了许多梦 , 然后围绕着我的梦去作画.幻想能使人得见不可见之物 , 意志则能使不可见者成为可见之实体
7.名人爱花的故事二百字《陶渊明爱菊的故事》
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 , 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 , 他一生酷爱菊花 , 以菊为伴 , 号称"菊友" , 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
陶渊明种菊 , 既食用又观赏 。 每逢秋日 , 当菊花盛开的时候 , 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 , 常到他家作客赏菊 。 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 , 大家走时采菊相送 , "今日送走西方客 , 明日又迎东方朋" 。 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 , 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 他常想 , 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 , 客人一天来 , 那该多好啊!后来 , 他灌园浇菊时 , 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 , 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 , 重阳一日来 。 "说来奇怪 , 到九月九日那天 , 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 ,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 。 亲朋诗友笑逐颜开 , 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 , 吟诗作词 , 令人心醉 , 都夸菊有情 , 不负陶公心 。 亲朋好友相约 , 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 , 重阳赏菊的习俗便由此形成 , 流传至今 。
《周敦颐爱莲的故事》
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 , 襟怀淡泊 , 平生酷爱莲花 。
周敦颐在自己的府邸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 , 全部种植荷花 。 每当饭后 , 他或独身一人 , 或邀三五幕僚好友 , 于池畔赏花品茗 , 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 《爱莲说》虽短 , 但字字珠玑 , 历来为人所传诵 ,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已成千古名句 。
《郑板桥爱兰的故事》
板桥喜欢盆兰 。 因为盆兰便于携带 , 可以让兰香随人远去 , 并且兰芝庭阶 , 一代一代芳馨不绝 。 但有时 , 他又认为盆兰离开深山巨谷 , 落于狭小的盆盎之中 , 被人评点 , 受人管束 , 很不自由 , 因此又为盆兰抱不平 , 为盆兰叫屈 。 他在一幅盆兰画上说:"阅尽荣枯是盆盎 , 几回拔去几回栽 。 "他自己曾栽有盆兰数十 , 每年春暮 , 兰皆有憔悴之色 , 他说这是兰"思归"了 。 后来 , 他将兰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 , 这样山为兰遮阴避日 , 石又较干燥 , 兰得其所 , 果然在第二年春天就"忽发箭数干 , 挺然直上 , 香味坚厚而远 。 "到第三年兰更繁盛茂密 , 他说由此"乃知物亦各有本性" 。 因此他在一帼盆兰画上说:"兰花本是山中草 , 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兰 , 不如留与伴烟霞 。 "正因为如此 , 他要打破盆 , 写了许多《破盆兰花图》、《半盆兰花图》 , 他说:"春雨春风写妙颜 , 一辞琼岛到人间 。 而今究竟无知己 , 打破乌盆更入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