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沱江流经哪些地方,沱江在哪里汇入长江( 三 )


它从绵远河的头算起, 总长634公里;计算下来的流域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干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 。 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条 。
沱江源头处的九顶山, 属于北东向的龙门山脉中段, 主峰狮子王高程4982米, 高出成都平原4400米以上 。 龙门山脉因为严格受着秦岭褶皱带、华夏系褶皱断裂带的控制, 山脉的排列走向与大地构造的走向完全一致, 亦步亦趋 。 在地质史上距今80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 山岩被强烈地推掩, 于是形成一系列“飞来峰”, 使山形更加特异 。 古代称为玉山, 不知有多少诗人为它吟咏过美妙的词句 。 杜甫诗中有:“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岑参也曾高吟过:“玉垒天晴望, 诸峰尽觉低”“旷野看人小, 长空共乌齐 。 ”
沱江上源三大支流顺着地势横切大地构造, 由西北向东南进入四川盆地, 挟带着由龙门山前的大量砂石, 堆积成了一层又一层的冲积扇, 逐渐成为成都平原这块天府平畴 。 在中低山区行进的上源支流一路上河谷狭窄, 岩坡陡峻, 有些河段水面宽度只有10~15米, 加上河道中跌水和深潭, 一个接着一个, 使水流十分湍急, 一股劲飞流溅沫、滔声振耳 。 江流出水以后, 进入成都平原区, 河谷突然展宽, 水流突然变缓, 水中沙石停积下来, 造成砂砾石河床, 河谷的宽度有些段落达到一两公里 。 河低比降以绵远河为例, 平均是2.5‰;而下段沱江干流平均只有0.43‰ 。
沱江上也有“三峡”, 但不象长江三峡那样集中在一起, 而是分散在上中下游 。 上游的金堂峡, 全长13公里, 平面上象一个大“S”形, 左边是炮台山, 右边是云顶山, 两岸山岸高耸, 江面最宽时也只有200米 。 峡谷里有座三皇庙, 据说古代庙里的神象满脸都是疙瘩, 狰狞可畏, 如今那庙字久已不存, 据学者考证, 这座庙里供奉的神, 实际上是春秋时期的蜀王开明 。 相传那时蜀国受到严重水灾, 民不聊生, 这位蜀王左脚一蹬, 右脚一踹, 打开了这道金堂峡, 于是平原上的几尺深的渍水, 全由这道口门排泄出去, 恢复成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 。 现在炮台山和云顶山的半腰岩石上, 一边还留下一个开明的脚印, 看上去比平常人的脚要大一倍 。 金堂峡的进口有个赵镇, 出口有个淮口镇, 好象在为这道铁门坎担任守中游的一峡, 名叫月亮峡, 座落在资中登瀛岩到归德乡一段, 全长21公里 。 这里已是盆地丘陵区, 虽然两岸岩玻陡峻, 但山岗不高, 出露的岩层属于株罗系的砂岩与粘土岩互层 。 因为岩层基本水平, 而砂岩所夹杂着的粘上岩又比较软弱, 风化起来更诀, 于是抢先剥落下来, 成为凹腔, 上面的砂岩层就成了空中楼阁, 象顶板一样悬着, 成为天然洞穴 。 砂岩内部本来有多裂隙, 在失去下部支承之后, 往往因悬吊部分岩板重量太大, 于是沿着裂隙崩坍下来, 流在江边, 流向江心 。 于是江岩就堆积了一块又一块的巨石, 大的比一间草房还大 。 在月亮峡里, 洪水时期间江面宽度只有130到200米, 江上滩多流急, 行船困难 。 宋代诗人范祖禹写了一首诗描写过这种情景:五月江流万里滩, 迅如飞电劈群山, 荆云峡雨须更过, 白帝江陵朝暮间 。 这一峡里, 也有一个登瀛岩水文站, 负责水文观测工作 。
下游的一峡, 名叫石灰峡, 又名青山峡, 在富顺安溪场附近, 只有一公里多长, 在沱江三峡中是个小弟弟 。 它切断平行薄刀岭、龙贯山的条形山体, 形成峡谷 。 但这里桌状山岗并不高峻, 相对高差在200米左右, 江流也比较开阔, 谷宽300米左右, 因此看上去已没有前面两峡那种雄浑的气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