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蟋蟀相公:明马士英的绰号 。
蟋蟀含义:
1、蟋蟀:无脊椎动物, 昆虫纲, 直翅目, 蟋蟀总科 。 亦称促织,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 土蜇, “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 据研究,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 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
2、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 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 。 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 缺少鳞片;触角丝状, 长于身体;跗节 3 节, 前足为步行足, 胫节常具鼓膜听器, 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 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蟋和蟀怎么组词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 昆虫纲, 直翅目, 蟋蟀总科 。 亦称促织,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 土蜇, “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 据研究,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 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
蟋组词、蟀组词 蟋字的组词:蟋蟀、斗蟋蟀、蟋蟀草、蟋蟀相公
基本字义:
昆虫, 身体黑褐色, 触角长, 善于跳跃 。 雄性好斗, 两翅摩擦能发声, 对农作物有害 。 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
繁体字:蟋, 部首:虫, 拼音:xī
笔画:17,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首尾分解:虫悉, 部件分解:虫釆心, 异体字:螅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蟋蟀
[xī shuài]
昆虫, 身体黑褐色, 触角很长, 后腿粗大, 善于跳跃 。 尾部有尾须一对 。 雄的好斗, 两翅摩擦能发声 。 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 对农业有害 。 也叫促织, 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
2、斗蟋蟀
[dòu xī shuài]
亦作“鬭蟋蟀” 。 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 。 相传始于 唐 代 。
3、蟋蟀草
[xī shuài cǎo]
也叫牛筋草 。 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 。 秆丛生, 高15—90厘米 。 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 呈指状, 簇生于茎端 。
4、蟋蟀相公
[xī shuài xiàng gōng]
明 马士英 的绰号 。
蟋怎么组词 一、蟋组词:
蟋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
二、蟀组词:
蟋蟀、蟀谷、斗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
三、蟋/蟀的释义:
〔~蟀〕昆虫, 身体黑褐色, 触角长, 善于跳跃 。 雄性好斗, 两翅摩擦能发声, 对农作物有害 。 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
扩展资料
一、蟋的字源演化:小篆、楷体
二、蟀的字源演化:小篆、楷体
三、相关组词:
1、蟋蟀草 [ xī shuài cǎo ]
也叫牛筋草 。 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 。 秆丛生, 高15—90厘米 。 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 呈指状, 簇生于茎端 。
2、斗蟋蟀 [ dòu xī shuài ]
亦作“鬭蟋蟀” 。 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 。 相传始于唐代 。
3、蟀谷 [ shuài gǔ ]
经穴别名 。
4、斗蟀 [ dòu shuài ]
斗蟋蟀 。
5、蟋蟀 [ xī shuài ]
昆虫, 身体黑褐色, 触角很长, 后腿粗大, 善于跳跃 。 尾部有尾须一对 。 雄的好斗, 两翅摩擦能发声 。 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 对农业有害 。 也叫促织, 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蔽怎么组词,蔽字组词语
- 学习知识|挺怎么组词,浅字组词
- 学习知识|备怎么组词,具备的备怎么组词
- 学习知识|竭怎么组词,怎么组词_
- 学习知识|英语的英语单词怎么写,英文怎么写
- 学习知识|写的英语单词怎么写的
- 学习知识|函怎么写,函的格式及范文
- 学习知识|句怎么写,一个好句子怎么写
- 学习知识|我英文怎么写,你不行英文怎么写
- 学习知识|设计怎么写,设计方案简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