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 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 。 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 创设教学情境, 在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 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
因此, 备课既要有预设, 又要有生成, 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生成与发展 。 2.6 备习题的选择 。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深广度, 设计有梯度的习题, 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 做到因材施教 。 3 确立集体备课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 应固定集体备课的各次备课内容与要求 。
其次, 为了避免盲目性, 开学初, 应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的集体备课, 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究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 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 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 安排好各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并打印出表单遵照执行, 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 这样, 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
3.1 个人自备形成初案 。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研讨 。
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 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 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 仅依靠集体备课, 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 。 因此, 在组织集体备课前, 教师个人首先按照备课内容和要求, 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 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
3.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 。 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 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 。
在集体交流时, 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即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深广度处理、情境创设、习题选择、困惑、反思等, 然后组员根据自己的初案发表不同的意见 。 通过说课, 组员相互比较, 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讨论 。
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开展辩论和思考, 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习题设计等进行研究研讨, 也可以对一些形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建议和意见 。 同时, 组员提出自己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 供大家商榷 。
集体交流后, 主讲人综合集体的意见, 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 对初案进行修订, 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案 。 3.3 个人修改形成个案 。
集体共案形成后, 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 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反思修改, 把握精髓, 灵活应用 。 形成积众家之长, 又兼有自己个性的个案, 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
3.4 教后反思形成精案 。 教学需要反思 。
在个案的课堂实践中, 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 对其成败加以追记, 做到每课必反思, 记录成教学后记 。 同组交流、归纳、订正, 由主讲教师将共案进一步整理成精案, 为提高下一轮集体备课质量打下基础 。
总之, 集体备课永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提高过程, 尚需广大教师们去积极探讨和论证, 笔者希望有更多热心于教法研究的教师们, 能透过现象看 。
4.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研活动, 顾名思义, 就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 。
长期坚持搞教研活动, 有利于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 推广教学经验, 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这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特别是那些形式新, 效益高的教研活动, 更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 。 如何才能搞好我们的教研活动呢?一、转变观念, 实现三大转变1、改变“口头重视, 实际忽视”的状况在一些学校, 领导口头上说:“要把教研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充分发挥教育研究的积极作用”, “教育要改革, 教研要先行”等等, 但实际上不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