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怎么养花( 六 )


无菌播种法:方法是先将未裂开的成熟蒴果洗净 , 然后置于75%~90%乙醇或氯仿中浸2~3秒 , 再用5%~10%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双氧水浸5~20分钟 。 取出种子在同样的消毒水中浸泡5~20分钟 , 然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 , 取出种子 , 再用细针将种子均匀地平铺于已制备好的瓶中培养基表面 。
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 , 每天10~18小时 , 温度保持在20~26℃ 。 9~10个月后 , 小苗长出2~3片叶子便可出瓶上盆栽植 。
此法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 , 一般在组织培养实验室里进行 , 或在规模大、管理严格的组培工厂里进行 。 花梗催芽: 许多品种的蝴蝶兰在花凋谢后 , 其花梗的节间上常能长出带根的小苗来 , 剪下另行种植就能长成一株新的蝴蝶兰 。
可采用人工催芽的方法确保蝴蝶兰的花梗长出花梗苗 , 用于繁殖 。 方法是先将花梗中已开完花的部分剪去 , 然后用刀片或利刃仔细地将花梗上部第一至第三节节间的苞片切除 , 露出节间中的芽点;用棉签将催芽剂或吲哚丁酸等激素均匀地涂抹在裸露的节间节点上;处理后将兰株置于半阴处 , 温度保持在25~28℃ , 2~3周后可见芽体长出叶片 , 3个月后长成具有3~4片叶并带有气生根的蝴蝶兰小苗;切下小苗上盆 , 便可成为一棵新的兰株 。
断心催芽:兰株因冻害、虫害、病害以及人为等因素而致使其生长点遭到破坏后 , 经过一段时间 , 会从兰株近基部的茎节上长出1~2个新芽 。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繁殖蝴蝶兰 。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茎顶最高的心叶抽掉 , 注意要将茎尖生长点破坏 , 使其无法向上生长;伤口晾干或用杀菌剂涂抹消毒灭菌 , 经过一段时间即能在近基部的茎节上长出2~3个新芽;待新芽长大并有根系从基部长出时 , 就可切下另行种植 , 成为一棵新的植株 。 切茎繁殖:切茎繁殖法的原理是破坏茎尖生长点 , 以诱发潜伏芽生长 。
蝴蝶兰植株的叶腋处虽有潜伏芽1~3个 , 但多不能萌芽成株 。 可待植株不断向上生长、茎节较长后 , 再将植株带有根的上部用消毒过的利刃或剪刀切断 , 植入新盆使其继续生长 , 下部留有根茎的部分给予适当的水分管理 , 不久就可萌生新芽1~3个(依植株本身的性状及管理方法而定) 。
如植株的茎较长 , 亦可考虑分切多段 , 只要每段有2~3节节间或长2~3厘米以上并有根一条以上者 , 就有可能长成一棵新的植株 , 但如果植株的根茎均已干枯死亡 , 则此法无效 。 组织培养:采用组织培养法来繁殖蝴蝶兰 , 可以获得与母株完全相同的优良的遗传特性 。
通过这种方法产生的蝴蝶兰苗通过称为分生苗或组织苗 。 用于进行分生培养的植物组织(外植体)可以是顶芽(茎尖)、茎段(休眠芽) , 也可以是幼嫩的叶片或根尖 , 但最常见的是采用蝴蝶兰的花梗 。
因为选用花梗作为外植体 , 不仅不会损伤植株 , 而且诱导容易 。 较老的花梗或已开花的花梗主要取其花梗节芽 , 而幼嫩的花梗除了花梗节芽外 , 花梗节间也可作为培养的材料 。
家庭繁殖:将开花后花梗上的残花连花梗剪去 , 注意保留未萌发的芽节(大约有三四节) 。 把最上面一二节芽上的苞片小心除去 , 露出节芽 , 意不可伤及芽子 。
取少量的催芽均匀涂在节芽上 , 若能将除去苞片后的伤口也涂抹盖上 , 效果更好 。 将处理好的兰花置于适宜的地方(能见光又不直晒) , 温度需保持在25~30℃、湿度在75%以上 , 2~3个月就可长出新的花苗来 。
当新苗长到一定大小时 , 在其基部用薄膜包少域水苔裹住 , 当小苗长出二三根粗根时 , 即可剪下单独种植 。 养护管理温度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