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家园:零距离亲近自然( 二 )


前面说的哥俩大都学过 , 但橡子救荒年却是第一次听说 , 感觉对橡树一下子亲近了起来 。
他们顺手摘了几颗橡子 , 一直珍藏到了现在 。 每当看到那几颗橡子 , 戴贺、戴新就会想起那棵橡树和橡树下的老人 , 就会想起老人教给他们的那句顺口溜:青干柳 , 老柞木 , 玻璃轰子橡子树……
山河湖泊 , 一草一木 , 都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感恩和思考 , 开阔着孩子的胸怀 。
走过故乡亲近过自然 , 本来就钟情写诗的戴贺 , 更是诗情如潮涌 , 写出了许多作品 , 以“江子”为笔名 , 在《星星》诗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50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近300首(篇)诗歌和文章 , 还出了两本诗集:《心中有个太阳》和《江子小诗点评》 。 他说:“是自然激发了我的灵感 , 我的生活也时刻在感受着自然 。 ”而弟弟戴新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了 , 激励他的 , 竟然就是那执着的“屎克螂”—有了它那种执着的劲头 , 还有什么无法攻克呢?
为了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 戴春江付出了33天的分文不获 , 但他通过自然所教给孩子的 , 却无疑足以使孩子受益一生 。
著名家教咨询专家、本刊指导专家王晓春点评: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 千万不可以搞“任务化”、“知识化”和形式主义 。 自然中当然有许多知识 , 有无尽的作文材料 , 但是家长应像戴先生那样“引而不发” , 让孩子在热爱的基础上主动地、自愿地去“触摸”其中的知识 , 而不是简单命令孩子从苍松翠柏、名山大川中“榨取”作文材料 。 否则大自然就会失去迷人的魅力 , 变成应试的工具 , 孩子走在青山绿水边 , 满眼都是练习题 , 多么扫兴!
而且 ,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更重要目的也不应该是为写作文 , 而应该是陶冶孩子的情操 。 情操的陶冶是隐性的、缓慢的、无法量化和无法计划的 。 那些带孩子出游几次就急于“见成效” 的家长 , 不客气地讲 , 个人素质不会太高:家长本人都没有真正体会过“山水有清音”的乐趣 , 他们和大自然的“交往”难免肤浅、表面 , 他们所谓的“热爱自然”也难免有附庸风雅的味道 , 大自然在他们眼里 , 只是可资利用的工具 。
真正热爱自然的家长是不会“做热爱状”的 , 因为对他们来说 , 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不可分离 , 他们带孩子亲近自然首先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 ,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 是他们和孩子共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 。
当然 , 历时33天、跋涉1200多公里、放弃工作和收入带孩子远足 , 戴春江为此付出的魄力和牺牲会让很多父母觉得勉为其难 。 不要紧 , 我们不是说过吗 , 自然可大可小 , 视乎有心无心:虽然被现代的外衣遮掩、包装着 , 但只要留心 , 你就会发现 , 自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