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年羹尧怎么死的,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 八 )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 , 出现了“日月合璧 , 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 , 群臣称贺 , 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 , 励精图治 。 但表中字迹潦草 , 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 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 , 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 , 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 。 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 , 显露不敬之意” , 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 , “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 。 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 , 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 , 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 , 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 。 四月 , 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 , 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 , 调任杭州将军 。
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尧自裁 。 年羹尧调职后 , 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 , 纷纷揭发其罪状 。 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 , 尽削年羹尧官职 , 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 。 十二月 , 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 , 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 , 请求立正典刑 。 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 , 欺罔罪9条 , 僭越罪16条 , 狂悖罪13条 , 专擅罪6条 , 忌刻罪6条 , 残忍罪4条 , 贪婪罪18条 , 侵蚀罪15条 。
雍正说 , 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 , 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 , “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 , 如果对其加以刑诛 , 恐怕天下人心不服 , 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 , 于是表示开恩 , 赐其狱中自裁 。 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 , 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 , 家产抄没入官 。 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
凡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朋友 , 都一定会对年羹尧留下深刻印象 。 这位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曾经屡立战功、威镇西陲 , 满朝文武无不服其神勇 , 同时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 , 可谓春风得意 。 但是不久 , 风云骤变 , 弹劾奏章连篇累牍 , 各种打击接踵而至 , 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 , 列大罪92条 , 赐自尽 。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最终落此下场 , 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 那么 , 历史上的年大将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要下决心除掉这个自己曾经倚为心腹的宠臣?
关于雍正为何杀年羹尧 , 史学界向来有争论 。 有人说是因为年想造反 , 又有人说年羹尧当年参与了雍正与诸兄弟的皇位之争 , 雍正这样做是杀人灭口 。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些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自立为皇帝 。 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 。 有的学者也持此说 , 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 , 最难令人君忍受 , 所以难逃一死” 。 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 , “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 , 年默然久之 , 夜观天象 , 浩然长叹曰:不谐矣 。 始改就臣节” 。 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 , 只因“事不谐” , 方作罢“就臣节” 。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
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 , 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 , 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 , 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
年羹尧的所做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 。 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 , 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 , 招来群臣的侧目和皇帝的不满与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 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 又喜欢表现自己 , 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 , 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 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 雍正并没有惧怕年羹尧之意 , 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尧 , 而年也只能俯首就范 , 一点也没有反抗甚至防卫的能力 , 只有幻想雍正能看着旧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 。 所以 , 他是反叛不了的 。 雍正曾说:“朕之不防年羹尧 , 非不为也 , 实有所不必也 。 ”至于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 , 明显是给年罗织的罪名 , 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 , 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