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孩子做错事情怎样对待( 三 )



2 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

父母在了解孩子错误行为出现的情景与原因之后,应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 。 假如问题涉及一两个孩子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且应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当众让孩子出丑 。 但在实践中,许多父母把个别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让跟孩子一起玩的其他同伴引以为戒,使被批评的孩子会感到羞耻 。 孩子的这种感受会对其产生长时间的,甚至是终生的消极影响 。

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父母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首要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迁就 。 当孩子经父母多次提醒仍无改进,或孩子经常跟其他同伴之间发生冲突,孩子心情烦躁,父母的语言不能发挥作用时,就可以让个别孩子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 。 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父母再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谈话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做 。

3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 。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 。 要让孩子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知道不应该做什么 。 父母向孩子提出合理的、孩子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 。

父母要给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 。 当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大人不要立即介入 。 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 。 孩子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 。 孩子之间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假如这时大人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影响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误解 。

对待经常发生的、很典型的错误行为,父母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孩子讨论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 。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

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父母处理孩子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