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春节的风俗有哪些,春节的传说故事简短30字( 三 )



压岁钱:压岁钱 , 年俗之一 ,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 ,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 , 保佑平安 。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 , 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

在历史上 , 压岁钱是分多种的 , 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 , 表示压祟 , 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 , 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 , 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 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 , 又叫压胜钱 , 并不在市面上流通 , 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 , 有避邪的功能 。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 。 游神 , 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 , 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他喜庆节日里 , 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 , 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 , 然后抬出庙宇游境 , 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 , 寓意神明降落民间 , 巡视乡里 , 保佑合境平安 。 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 。 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 。 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
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内容来自用户:王一鸣
春节风俗习惯
篇一: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 , 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
春联 , 俗称“门对” , 又名“春帖” , 是对联的一种 , 因在春节时张贴 , 故称春联 。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 , 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 , 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 , 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 据史料记载 , 有一年过年前 , 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 , 以示庆贺 。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 , 后来改写在纸上 。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 , 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 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 , 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 。 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 , 撑天柱地;一副对联 , 评古涵今 。 ”贴春联 , 是重要的年节民俗 。 春节前夕 , 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 , 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
除夕夜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 与春节首尾相连 , 是“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 ”除”是“去”的意思 , 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 , 表示旧岁至此而除 , 来年另换新岁 。 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 。 守岁 , 俗称“熬年” , 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 , 此时 , 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 ,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简介 1、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 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 ,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 人们都要除旧迎新 , 有旧岁至此而除 , 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 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 , 消灾祈福为中心 。
2、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 挂在门的旁边 , 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 , 有他们守住门户 , 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