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花种植( 三 )


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 。 明初, 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 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 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 。 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 。
柳树:祛病消灾之神树
“柳暗花明”“桃红柳绿”, 歌咏春天的词语中, 总少不了柳 。
东汉时, 佛教传入中国后, 柳树成了民间吉祥之物 。 佛界认为, 柳枝充满神性, 如南海观音的形象为一手托净水瓶, 一手拿柳枝, 为人间遍洒甘露, 祛病消灾 。
古人迷信“柳可驱鬼”, 南北朝时, 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 百鬼不入家 。 ”
唐宋时, 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 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 。 此时歌咏描写柳树的诗文也最多 。 贺知章的《咏柳》, 浓缩了古人对柳树的喜悦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在北宋的都城汴梁, 柳树的数量远多于槐树 。 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 大大小小的树木约有170多棵, 其中柳树占了大多数, 堂前屋后, 路旁水边, 总不少曼妙柳姿 。
榆树:活命树、救荒树
榆树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先秦时已广泛栽植 。 既没槐的才干功名, 又无柳的姿态风流, 榆树之所以能赢得古人青睐, 概因它是一种“活命树” 。
榆树的皮、根、叶、花均可食用, 荒年可以当粮吃, 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 榆树的价值便突出了 。 先秦时人们已发现了榆树的救荒功能 。 《神农本草经》称, 榆树皮“久服轻身不饥”, 将之与“槐实”“枸杞”等, 同列为“上品”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荒岁, 农人取皮为粉, 食之当粮, 不损人 。 ”明朱橚《救荒本草》也记载了榆树的各种“救饥”之法 。
因为榆树有这些特殊用途, 所以古时家家不忘栽上几棵榆树 。
梧桐:“宜子孙”之祥树
梧桐俗称“引凤树”, 古代有“家有梧桐树, 不愁没凤凰”的说法, 所以古人喜欢在庭院中栽植梧桐 。
古人往往将梧桐与竹子配合起来栽植, “前栽碧桐, 后栽翠竹” 。 如果再养点菊花, 到了秋天则别有景致 。
梧桐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 这也使梧桐平添了一份高贵与高雅 。 先秦时, 已有用梧桐木制琴的记载 。 汉魏时, 人们用梧桐木制琴已很有经验, 以生长在今鲁南峄阳山的梧桐为佳 。
此外, 梧桐还被视为“宜子孙”的祥树、“知岁时”的灵树 。
7.古代稀的种植方法古代稀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海, 既怕冷, 又畏酷热, 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繁茂, 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每周施一次薄肥, 并给予充足的阳光 。
繁殖可在秋季播种, 气候温暖地区可露地播, 在寒冷地区可温室育种, 四月移载 。 生长习性 喜光, 喜冷凉气候, 忌酷热和严寒 。
适于夏季凉爽的地区种植 。 喜排水良好而肥沃的砂质壤土 。
园林用途 为初夏花坛、花境栽植的好材料, 也可作盆栽 。 高茎种可作切花, 或作各类花坛的背景 。
繁殖培育 别 名: 送春花, 送别花, 晚春锦 。 科: 柳叶菜科 属: 山字草属 原产北美西部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高30~60cm 。 多分枝, 直立型 。
叶互生, 条形至披针形, 常有小叶簇生于叶腋 。 花芽直立, 于初夏形成, 萼裂片连生, 在花开放后屈向一边;穗状花序, 花色有粉、白、紫、洋红及夏色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