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战车 战国军功爵制度的先声:铁之战( 四 )



阳湖
经历了一番激战,在阳虎的策略调度下,第一天人数较少的晋军和人数较多的郑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进入夜战
在整个春秋时代,夜间几乎是公认的不交战时间。除了戎狄灭卫时,戎狄曾经在夜间追杀逃出国都外,夜间默认是修整、整军、外交的时间:比如着名的烛之武就是“夜缒而出,见秦公”;在鄢陵之战的夜里,在前线军营中,“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大将敢于在夜里痛饮,说明当时人默认夜间不会开战;楚庄王围攻宋国时,宋国不堪其扰,宋国右师华元夜间潜入楚国军营,“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迫使子反和宋国结盟,将包围军后撤30里。这一方面说明当时人们默认夜间不是军事行动的时间,而且各国军队的夜间营地设防都不是很严密。

铁血战役中的步兵
在战斗当天的夜里,一次意外事件,影响了战役的走向:之前受惠于赵简子的范氏税务官公孙尨为了报答赵简子的不杀之恩,于是带领自己的500人侍从部队,自发夜袭郑国军营。由于周王室贵族刘公将一份土地献给了范家,以支持范家叛乱;公孙尨前往征税,结果被赵军逮捕。赵简子认为这是为主公尽忠的行为,于是没有杀他。现在公孙尨趁着主公的军队没有彻底赶到,想报答这份恩情:
500名步兵作为的友军发动了突然袭击:他们独自一人来到大夫的儿子姚的营地,拿走了赵总司令的旗帜,并把它送回了赵的家。公孙公虽然是范家的家臣,但这种行为纯粹是他报答恩人的高尚礼仪,与用兵大局无关。然而,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了郑钧阵营的瓦解。在疲惫和混乱中,金军发现敌人的屏障被打破了,于是鱼贯而入,冲进了郑军的阵营,赵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国时期的镝
为了避免损失,郑国军队在几个贵族战车队的断后下全军溃败,齐国支援范氏和中行氏的1000车军粮全部被赵军缴获。郑国的几个大夫之姚、之般、公孙林负责殿后掩护退军,并用精准的箭术奋力射击赵家追军。在他们的奋力狙击下,赵军的前锋部队大多战死。赵鞅不禁感慨,就连中小诸侯国也有如此善战的武士,看到主要目的:切断敌军对朝歌的包围,并夺取了叛军粮草,于是下令停止了对郑人的屠杀。而叛军在意识到粮草被劫后,只能退回朝歌城继续负隅顽抗。

战斗结束后,按照当时的惯例,晋军将战斗中阵亡者的遗体分批处理,埋在不易遇到洪水和挖掘的高地。文物中也有这种措施的证据:2000多年后,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大量晋国阵亡将士的尸骨,从北到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32个葬坑,每排4个,共8排。每个排葬坑东西长约7 5m,南北宽2 5m,深0 6m。据推测,所有死者的遗骸有2700具,人类学研究发现,这些死者的遗骸是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很多骷髅都有箭、剑、矛、锤等痕迹,有些箭和枪头还嵌在头骨和肢骨里。有些骨头没有头,有些骨头没有骨头。这些战争亡灵在姿势上,都遵循着脚朝南面向北方的原则,符合春秋时期的传统。



在铁血之战中埋葬尸骨
在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外援之后,随着智氏宗主的去世,赵简子继续一鼓作气,加强了对盘踞朝歌的范氏、中行氏军队的围攻,这两个人先从朝歌逃到邯郸,又从这里逃到鲜于,临邑,最后在柏人被赵家部队围追堵截,然后九死一生的逃亡到齐国获得庇护。随着这两家的出局,晋国六卿轮流执政的局面被4家分权所取代,四家会在未来,进行更加激烈的政治斗争。残酷的铁之战,成为了“简襄之烈”的血色注脚,见证了赵家化家为邦的残忍和智慧。

推荐阅读